《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27142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执笔:陈花 审核: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型:阅读教学课 时间:1月20【学习目的】:1、掌握文中浮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某些人生体会。【学习重点】:目的1【学习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对的地结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知识链接】:1、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某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方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

2、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裔文人的影响不小。、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蔼辩著称。 齐威王, 是位贤明的君王。史载,她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 治。一、学前准备:1、你觉得本课应当掌握的字音字形有(至少5个:)、重点词语解释(写句子,词语加点,不少于6个词语)3、重点句子翻译(写原句并翻

3、译,不少于个句子)4、预习疑难摘要:、你准备提问同窗的词语有(写序号):、你准备提问同窗翻译的句子有(写序号):、你准备提问同窗应掌握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5、试译全文。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讲了一种什么故事?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并读一读。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活动二:再读课文,进一步探究1、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别,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调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阐明其感情色彩。2、面对妻、妾、客的限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3、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

4、采用了哪些措施?(二)、师生探究,合伙交流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成果如何?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如何的品质?试简朴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三、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 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尚有哪些疑惑?3、你觉得教师上课过程中尚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善的地方?四、自我测试:.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皆朝于齐(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孰视之( )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 )邹忌()间( )进.解释下列词语(我是有心人,写过我就会记得特准特牢固!)讽 纳 谏 修 昳丽 昳 朝 服 窥 谓 孰视 何能 及 旦日

5、 不若 明日 孰 美我 私 弗如远甚 诚知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 王之蔽甚 面刺 谤议 闻寡人之耳 门庭若市 时时 间进 期年 虽欲言 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朝:1、朝服衣冠( ) 2、入朝见威王 ( ) 3、谤议于市朝( ) 4、皆朝于齐( ) 上:、受上赏( ) 、上书谏寡人( ) 美:、君美甚( ) 2、吾妻之美我者( ) 五、拓展提高:1、说话练习:(学学邹忌,用你机智说服别人)星期天,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玩耍,可你妈妈拦住你,一定要你补习功课,你会如何说服妈妈让你去呢?2、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思考如下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

6、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1)王之蔽甚矣

7、( ) ()臣之妻私臣( )()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组是( ) A:于 (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能谤讥于市朝 :之 ()饱而知人之饥 (2)面刺寡人之过者 :以 ()以与饥寒者 (2)皆以美于徐公 D:而 (1)时时而间进 (2)雨雪三日而不寒 3、翻译。(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 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5、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的相似点,

8、找出你的一点发现(试题已波及的除外),并简要阐明。3、阅读下面召公谏厉王弭谤,完毕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示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厖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1、解释加点的字。 弭谤 厉王虐 国人谤王 民不堪命矣 是障之也 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道路以目 、这篇短文中比方说理的句子是: 3、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似点有: 答案:二、(一)活动一1、这篇课文生动地

9、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三次对话,第一段。、第一部分(1): 进谏的缘起。 第二部分(2):进谏的内容。 第三部分(、): 进谏的成果。 活动二:、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2、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觉得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3、齐威王接受了谏言,措施:面刺寡人受上赏;上

10、书谏寡人受中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二)1、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成果: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邹忌: 、她能从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 、在妻、妾、客的交口夸奖中,她没有得意忘形,这阐明她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测事物进一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

11、她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她的进谏,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她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 她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敢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她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3、主题: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阐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苏醒的头脑,避免被某些表面现

12、象所困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她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陷错误,不犯或少出错误。启示: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措施。五、拓展提高:1、受蒙蔽,偏爱,觉得,给。2、B、(1)满一年后,虽然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了的。()(自己)觉得温暖(却)能懂得别人的寒冷;(自己)很安逸也能懂得别人的辛苦。4、纳谏,行善(救济穷人)关怀百姓疾苦,类比,对比。景公衣狐裘不知天寒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大雪持续下了三天也没有停。齐景公披着用狐狸腹部的毛皮做成的裘衣,坐在大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拜

13、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是奇怪呀!下了三天大雪,天气居然一点也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据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尽管自己吃饱了肚子却能理解别人的饥饿,尽管自己穿得很暖和却能理解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却懂得别人的幸劳,但如今,大王你都不懂得呢!”齐景公说:“对!我乐意听从你的教导。”于是,晏子便让景公脱掉裘衣,浑身发抖就和那些穷苦的百姓同样。让景公公平地看待那些贫困的人,在路上看到的,不管她是哪个乡的;在里中看到的,不管她是哪家的;巡行全国,记录要赈济的人数,而不管她们姓什么叫什么,对于有职业的人,供应她们两个月的粮食,对于生病的人,则供应她们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了这样的事,不禁赞叹说:“晏子善于体现,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景公也可以做自己觉得好的事情啊!”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火,寻得卫国的巫者,派她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