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27117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二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三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第四章 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措施(二)工期计划、工期保证措施(三)雨季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四)现场总平面布置图(五)机械、设备安排计划(六)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安排(七)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陈官乡农村道路及桥梁改造建设工程位于广饶县陈官乡境内,该工程招标人为广饶县陈官乡人民政府,设计单位为东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该工程建设规模为,总计划投资800万元,分为四个标段。第一标段为陈官乡坡南路,全长2.5公里,路面宽度7米,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第二标段为陈

2、官乡古杨路,全长1.5公里,路面宽度6米,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第三标段为陈官乡芦李路,全长3.5公里,路面宽度6米,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第四标段为陈官乡芦李桥一座,设计标准为公路贰级。该工程工期要求:2009年5月1日开工,2009年6月30日竣工,总工期61日历天。该工程项目实行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施工质量要求:合格,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质量仲裁部门为广饶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安全要求:合格,安全标准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安全技术规范,达到合格标准,安全仲裁部门为广饶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我单位负责该项目第四标段陈官乡芦李桥工程的施工工作。工程施工条件:一、交通条件

3、:该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广饶县陈官乡高店村以南,芦李村以北,省道广青路以南,交通条件较好,所有施工机械设备及料物可通过公路直接进入施工地点。二、施工用水:因工程施工在高店水库以北,施工用水优先考虑采用水库水,对高店水库水质进行化验,如符合施工用水要求,则从水库取水按水量付费;如水库水质不符合施工用水要求,则到高店村购买,用水罐车拉水至工地,在工地安装水罐两个,一个用作生活用水,一个用作生产用水,以解决施工及生活用水问题。三、施工用电:高店水库泵站有高压电源,开工后我们计划联系供电部门,从水库泵站变压器引电源线至施工现场,以解决施工用电问题。同时备用1台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以保证工程施

4、工正常进行。四、通讯条件:项目部计划安装商务电话机一部,管理人员配备手机,以解决施工期间通讯需要。第二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组织保证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质量、技术、试验、安全、施工、物资、机械等各部门,由质检部门具体执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各项职责。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检查、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落实。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1、技术交底制度每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经理向全体施工人员下达工期计划、安全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由技术总工

5、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几何尺寸、功能作用及与其他部位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每个工序开工前技术员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2、工序“三检”制度工序三检即初检、复检、终检。初检由施工班组自行组织进行;复检由技术员组织进行;终检由项目部质检部门组织进行,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定。“三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3、质量计划制度每单项工程开工前,各施工班组均要按施工计划和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材料计划、检验、标识、工程试验、质检重点及注意事项等问题,

6、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4、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先由班组、质检部门逐级进行检验,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质量评定表格,由双方签字认可。5、“跟踪检测”制度跟踪检测由项目部质检部门进行,检测工作将按“施工跟检”、“复检”和“抽检”三种方法进行。6、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管理制度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要由质检部门组织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人员包括质量、技术、物资及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检查进场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7、供应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产品现场质量检查完毕,填写检查验收记录并取样送检。

7、验收合格,分类分批堆放管理,做好标记,对易受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质量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保存备查。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对已进场的不合格地材,要从料场中清除、另行堆放并立牌标识禁止使用。8、原材料采购制度由生产部门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材料需求计划。采购人员按照材料需求计划实施材料采购行为。对工程中所需的由施工单位采购的设备及特殊材料,我们将提前作出进货计划,主动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择优定货,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9、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及其它工程来往文件均由专人整理归档,工程结束由质检部门将全部工程文件资

8、料汇编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业主。我方保留其复印件归档备查。10、实行施工质量奖惩制度,奖励先进,督促后进。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质量手册及合同、规范,并结合施工经验编制本工程质量控制的总程序,并按规定经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程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包括必要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要求,所有程序都应对影响质量的工作提供适当的控制条件。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工作,如原材料的供应和鉴定,施工阶段各单项工程质量检查和鉴定,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的各项试验和检查,不合格品的鉴定和处理等,均应编制控制程序。四、进场材料及半成品管理措施1、水泥的进场验收与保管

9、:(1)、存放:入库的水泥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设立标志。做到先到先用,并防止混掺使用。为了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应密闭干燥。水泥存放时,垫起离地约30cm,离墙亦应在30cm以上。堆放高度不超过10袋。临时露天暂存水泥更应采取防雨篷面盖严,底板要垫高,并采取防潮措施,四周挖好排水沟,垛底铺设防潮层。(2)、复检:水泥进场应对其品种、标号、袋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取样送实验室,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

10、超过一个月)时,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抽检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水泥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结块降低强度。常用水泥在正常环境中存放三个月,强度将降低10%-20%;存放六个月,强度将降低15%-30%。为此,水泥存放时间按出厂日期起算,超过三个月应视为过期水泥,使用时必须重新检验确定其强度等级。过期水泥在关键部位不得使用,一般部位使用时,应由试验室出具试验资料,确定代换用量。2、中砂的进场验收与保管:(1)、目测验收砂子进场前,须经工地收料员进行目测,严格控制含泥量,对粒径

11、不符合类别、含泥量超标及其他不合格的坚决拘收。对目测合格的,在卸料时也要进行中途抽查。对已进场的不合格料物要清除出场(2)、进场堆放经目测合格的砂子进场后应堆放在硬化场地上,场地外边及不同料物的交界处,采取砌砖围挡,防止与其他材料混合,也避免尘土污染。(3)、取样试验砂子进场后,要按规范及时取样送指定实验室进行实验。在正常情况下,机械化集中生产的天然砂,以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上述规定者也以一批检验。每批应送试验室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细度模数、筛余量等项目的检、试验。对目测不合格的砂子拒绝进场。3、碎石的进场验收与保管:(1)、验收:收货前先对碎石进行目测,检查其规格、石

12、质、杂质含量等,对目测不合格的拒绝进场。(2)、碎石堆放经目测合格的碎石应卸在硬化场地上,并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堆料高度不超过3m ,但对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料高度可增加到5m。周围进行围挡隔离防止混杂和污染。(3)、取样试验:对同产地同规格的碎石,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取样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检验,不足上述者以一验收批取样送检。每验收批至少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及筛余量检验。当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定期检验。4、设备进场验收及保管(1)、进场验收:设备进场后,应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人员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及

13、定货合同。工地保管员应对照随货清单对各种设备及附件进行清点。(2)、保管:进场设备应放置在经平整的场地上。对怕雨怕潮的机电设备等,应设置防雨防潮设施。晴天要使其通风干燥,雨天能预防淋雨潮湿。5、混凝土质量控制(1)、拌制混凝土的水泥、砂子、石子及拌合用水及外加剂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或有实验室合格报告。(2)、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在实验室做出,并由监理人员签字,如果应急工程来不及时可由监理人员签字同意,借用相近配合比。(3)、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支架、模板、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应清洗干净,模板若有缝隙应填塞严密。(4)、混凝土拌合应亮牌施工,采用机械拌合,按重量比配料,拌合时间必须符合

14、规范规定。(5)、混凝土运输时间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浇筑前混凝土发生离析,严重泌水和坍落度不合要求者,应二次搅拌,二次搅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6)、混凝土浇筑入仓、振捣、浇筑过程、表面整修及养护等,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现场取样做好混凝土试块,作好部位、标号、制作日期等标记,养护到期及时送具备资质的指定试验室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8)、混凝土成品拆模后,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美观,尽量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对出现的少量缺陷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修补处理。(9)、混凝土检查依据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五、资料管理工程资料要准确、及时、细致、完整,并分类标注存

15、放,施工日志要及时填写,做到工程完成,资料齐全,及时整理装订,为工程竣工验收作好准备工作。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对执行和质量保证体系所需的各种文件的制订、发布和管理进行控制,做到一切质量活动均有文件记录。2、控制文件内容控制文件主要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要求、标准,施工计划、工序流程、施工细则,质量检测程序,质量检验标准,试验报告,质量检验记录,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往来函件及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资料。3、文件编制、审验和批准文件由各职能部门编制,负责人审批并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写明文件种类、名称、编号和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名、时间等。4、文件的发布和分发文件的发布和分发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要使最新有效文件及时递达与该文件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所掌握。5、文件变更文件变更仍有原编、审、批、发放程序进行,并及时发放,发放变更文件时,文件接收应在相对应的原文件加盖“已修改”印记,以防止过期或不适用文件继续使用。6、文件分类归档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需建立收发收文文簿,专人负责,对发出文件和接收文件登记签字。行政文件由经理办负责整理归档,工程技术档案资料、质量记录由工程技术部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第三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第一节 安全施工措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