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祭-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269230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祭-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灯祭-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灯祭-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灯祭-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灯祭-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灯祭-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祭-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灯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灯祭课文选自迟子建的散文灯祭,讲述了“我”对童年“灯”的怀念,以及对“父亲”的追思。从朴实无华中透露出对已逝父亲的怀念之情,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却处处感人至深。父女情深的场景就那么实实在在的重现于我们的面前。本文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1、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2、 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3、 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

2、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二、教学目标:这样篇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文章,如何通过我们的学习,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呢?根据课标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美好情

3、愫。3、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难点是体悟“灯祭”的含义。三、设计理念设计本节课时,以“以生本教育理念、尝试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先学后教”思想于教育教学实践,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打造小组合作下的高效课堂。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课前,要求学生小组内部诵读全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课上一起解决。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

4、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小学语文新课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崔峦老师也曾经说过:“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致描

5、写中会理解父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节就是父爱的一种表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蕴含在琐碎的细节中。又比如,学生在用“ 父亲的离去带走了 ,带走了 ,带走了。”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女儿爱父亲、思念父亲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深切的爱女儿的父亲形象会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最后赏读有关亲情的文章,体会浓浓的亲情。亲身体验、感受独特的个性化的父爱,在此基础上再阅读其他文章,或完成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的训练。四、学情简介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

6、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应学习并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许多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父亲做灯送我”的层面上,对于文章中父亲想方设法满足女儿,为女儿做灯所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却不能深切体会。设计本课,同时也要学生用心体验亲情,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五、教学方法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先自学,然后组内讨论,从重点段落入手,通过默读、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时,能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思考,感悟亲情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幻

7、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有自己的灯笼吗? 灯笼是哪里来的?一、导入:师:从刚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有自己的花灯。那大家看这儿,画面上的花灯漂亮吗?这些花灯也一定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来看一看,(边欣赏图片,教师边深情地描述)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设计意图:我在授课时,开始的导入意在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验创设情境,通过照片欣赏及教师深情地描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二、细节描写 条理清楚师:在这篇文章中,大家可能还记得,有这

8、样一段细节描写。(出幻灯片:细节描写出“做灯”一段)1、 提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写父亲做灯的过程的。2 、反馈: 师: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而且描写细腻,条理清楚。(出片:条理清楚)值得我们学习。3 、透过这两段文字,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说感受:教师相机评价:(1)不容易 再说得具体点 怎么不容易呢 你说的非常好,既联系了内容,又说出了感受,很会读书。(2)、很辛苦 的确,一步一步地完成是要花费不少功夫(3)、爱女儿 是的,用心体会,父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节就是父爱的一种表现。(4)、想方设法满足女儿 尽管玻璃瓶换了一次又一次,父亲总是不厌其烦,

9、直到做出一盏让女儿满意的灯。师结:(承上)条理清晰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女儿无言的爱。(启下) 其实文章中还有很多朴实的话语,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设计意图:我引导学生从父亲为女儿做灯的细节描写入手,强调结合作者美好的回忆来感受父亲的内心中对女儿真挚的情感。感动着作者的感动,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三、朴实的语言 真挚的情感(一)师:大家看这儿,(出示片: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功夫,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读读这句话,透过文字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感受:(体会到父亲爱我,尽管做灯不容易,但总是尽量满足我。)师:女儿深深体会到

10、了父亲的一番心意。融入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师:(读得很好的情况)你真会读书,读的时候,通过突出几个词语读出你的感受。大家听出他读的时候突出了哪几个词语吗?学生答。师:大家都像他这样,自己读一读。师:读书就是这样,要透过文字,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去体会,你才能读出味道来。大家就像刚才这样,再读课文,细细品味,哪些语言让你产生共鸣,让你感动,让你体会到父女间的真挚情感?在文中划一划,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二)出片:再读课文,细细品味,哪些语言让你产生共鸣,让你感动,让你体会到父女间的真挚情感?在文中划一划,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重点品悟句子:1、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11、师:父亲为女儿做灯已经成了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是女儿过年必不可少的,像是压岁钱一样,年年如此。2、女儿提灯过年部分父亲对女儿的爱体现在细微之处,父亲的一言一行饱含着对女儿的爱。3、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师:父亲送我的灯仅仅看起来美吗?生答,体会出:(1)女儿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炫耀,父亲做的灯给她带来无限的乐趣。(2)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这盏灯像月亮一样使女儿感觉温暖、明亮。师:所以女儿眼里父亲做的灯是最美的。作者这一段的描写也很美,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7自然段。4、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

12、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情感。教师范读,学生自己体会读。指名学生读。师:年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过年真好,亲人团聚,小孩更是会盼着过年。父亲张罗过年,家里的年过得有声有色。如果有了父亲的灯,年就更有滋有味,格外美好。就因为比起其他孩子多了一盏不寻常的灯,她的过年生活多了一部分,也就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向往。5、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

13、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师:没有了父亲家里的年变得怎样?师:全家陷入了对亲人的怀念之中,女儿对父亲更是深深的怀念。出幻灯片:父亲的离去带走了 ,带走了 ,带走了。师:饱含着对父亲的怀念,女儿说出了心中的愿望:生读。师:再也看不到父亲做灯的身影,熟悉的笑容,听不到父亲亲切的话语。生读。师:让我们再共同感受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生齐读。6、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7、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体会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伤难过之情,失去父亲的种种遗憾。师:能得

14、到父亲做的灯是多么幸福的事,可女儿再也没有接受灯的福气了。元宵节女儿望着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为自己做的灯。7、我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 8、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 9、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生: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父亲。儿时父亲送女儿的那盏灯始终亮在女儿的心中,女儿深深地怀念父亲。师指名读。总结:无论是条理清楚的细节描写,还是朴实语言之中的真情流露,都让我们感动,爱是抽象的,往往通过一种形式来反映它,父亲爱女儿,为女儿做灯,

15、女儿怀念父亲,送灯祭奠父亲。(板书:灯下点点儿)灯是传达父女之爱的载体,也是全文的线索。一篇灯祭以她深情的文字,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传递的是无法阻隔的亲情。设计意图:每年得到父亲做的灯,女儿体会到父亲的爱,从而喜欢父亲做的灯,更深爱着父亲,以至于当时去父亲时内心无比悲痛,进而涌现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给学生充足自由读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潜心细读领悟女儿对父亲的真挚亲情,去感悟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领悟人间的挚爱真情。四、亲情文章链接师:文章读到这儿,也让我们想到了,亲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下面,几幅画面。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间的小溪,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