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李君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26534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案.李君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李君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李君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李君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背影》教案.李君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影》教案.李君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案.李君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及重点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体会朴实的语言所蕴含的深情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课型及课时 .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无私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你们能说一说曾让你感动过的父母的疼爱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许可能是片言只语,也许只是不经意的动作神情,但那是那样令人难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背影看看他是怎样讲述父亲的爱的 二、教学新课(一)落实基础 1、作者介绍 2

2、、生字、词讲解(交卸、奔丧、狼藉、簌簌、典质、赋闲、颓唐、琐屑)(二)、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中的情感。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教师提问: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明确: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明确: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应该是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然后,播放“望父买橘” 这一段的影片,让同学们感受这其中的韵味,再让同学们共同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教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加以体会,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让学生齐读课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黑色的背影!) 板书:黑

4、色的背影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的背影 接着再看父亲过月台时的动作,(父亲爬月台)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齐读这句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

5、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的背影 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4、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6、?(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再适当予以肯定) 讨论后明确: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张“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日常生活中,蕴含父爱的事例还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写“背影”,正好获得了以少的材料表达丰富感情的效果。这个聚焦点“背影”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张背影对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偿还欠债,光景惨淡。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父亲

7、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便宽慰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但作者更加爱自己的父亲。作者这时看到父亲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泪水,这是感激的泪水。) 5、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

8、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

9、父担忧啊 !”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有声文学欣赏现代诗歌父亲,进行简要的赏析。读一读:推荐课外阅读同类美文父亲的花园和默读父亲,和朱自清的诗歌散文集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或祖辈祖辈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第一次 点题的背影 黑色背影背 第二次 买橘子的背影 蹒跚的背影影 第三次 离别的背影 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 思念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