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264260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手机到校园的危害当今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上至大学,下至小学,学生中带手机 入校的现象比较普遍。我曾做过调查,以我校为调查对象,学生中留 守儿童占百分之七十左右,而学生有手机的大概也占百分之二十。中 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他们大多数人父母外出打工,没 有父母的管教,仅仅是爷爷或奶奶在家照看着,所以他们借口要和 父母联系,就经常带手机入校。这就给学校的管理除了极大的难题, 可以说,因为手机引起的学生纠纷和问题层出不穷,并不断深化。学 校领导和班主任及老师对此事深恶痛绝。是学校的问题,也将是一个 严重的社会问题,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

2、发 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 个重要工具,与此同时,如MP3等电子产品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 生活乐趣。然而这些电子产品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便捷和欢乐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危害。在这里就中 学生在校园中是否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与大家在进行一次初步的 探讨。概括起来学生带手机入校有以下危害:1、扰乱课堂纪律,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生学习。经调查显示:学生手机用于紧急联系占5%,短信聊天21%,通 话聊天48%,玩游戏11%,下载图片铃声12%,拍数码照片3%。 由此可见,学生带手机主要用于娱乐。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上课时间 用手机上QQ、

3、短信闲聊、看下载的小说或者玩游戏。这些不仅浪费 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而且手机娱乐的刺激,使学生日益对学习失去兴 趣,以致贻误、荒废学业。中学生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智还不是 很成熟,即使家长不允许也会将手机携带到学校,而且上课时也不关 闭手机,会打乱整个课堂的秩序,甚至会干扰到老师的授课情绪,导 致“教者无心教学,学者无意授学”而耽误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 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玩手机,可是他们在课余时间专注于手机, 浏览短信,打、甚至是使用手机聊天工具等,本应该在课间进行放松 却专注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上,而使用了电子产品后所产生的一些不良 情绪又会延续到课堂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孩子就不

4、容易 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大大的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2. 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多少次学校深夜查寝,有时已是后半夜,还发现个别学生在兴致 勃勃地玩手机。夜间精神焕发的他们,白天昏昏欲睡,他们过着“黑 白颠倒”、浑浑噩噩的生活,长此下去,不仅学业荒废了,就连身体 健康也丢掉了。手机辐射对学生身体的影响不容忽视。专家指出,青 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年人脆弱,更容易受辐射影响。有研究表明,孩 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受到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事实证明手 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 失调。3.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继网吧之后,近几年中学生有了新宠手机短信和手机上网,这是一个缺乏

5、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黄色信息、XX笑 话,通过手机在孩子中间蔓延。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不良信息,会在 心理上形成带有依赖性的不健康的阅读感受。出现心理紊乱,性格怪 异,意志沉迷,精神颓废,责任丧失,学习放弃等现象。更有的相互攀比,滋生事端。手机的更新换代很快,一部分家境 较好的学生往往追求使用新款手机。这种状态其实就是学生之间相互 攀比的结果,有了新手机后,学生在校园中相互比较炫耀,不仅助长 了孩子的虚荣心,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培养, 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隽带手机也容易让中学生过早的与校外 不良人员接触,例如,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 身上不方

6、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不仅孩子自己有心理负担,同时增加 了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量。还有一些学生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路边发短 信,或者骑车时带着耳机听MP3歌曲等,丝毫不注意身边的车辆行 人,这种情况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 题,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成为校园安全的新隐患。其实,以上所述 只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学生带来的一部分危害,而诸如不良信息、辐 射危害等也都现实存在,4. 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1)手机助长了考试舞弊。现在对考风考纪伤害最大的就是手 机作弊,它使考试作弊呈现出大范围、跨考场、跨学校的特点。已成 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中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借机作弊,影响学风。近 年来

7、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弊现象 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 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等,而女生则更方 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 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 明明在外玩耍,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而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搜索 答案或者作文范文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抄袭等都 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加之中学生的辩知 能力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学生之间就会相互效

8、仿,很容易造成学 风日下。(2)利用手机进行网恋、网骂。学生在网上身份隐藏、责任丧失, 网骂、网恋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在污浊不堪的谩骂中,在亦真亦幻 的恋情中,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谈恋爱,手机便成了早恋的帮凶, 成为“增进感情”的工具。学生滑向了危险的境地。(4)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在寝室里,为了学生的 学习和休息,当老师去收缴学生手中的手机时,学生拒绝交出,冲突 由此发生。手机已成为当今学生顶撞老师、师生关系紧X的主要诱 因。那么面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我们该怎么办 呢?首先,学生拥有手机或者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在很大程 度上是经过了家长的“默许”,其实这种“默

9、许”对孩子来说就是一 种“纵容”。遇事要先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就要 自己承担后果;手机在什么时间可以使用,而在什么时间则不能使用; 手机可以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我们同学应该好好的反思。其次学校本学期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禁止将手机等电 子产品带入校园,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一经发现进行批评 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 制止和处罚等。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正己”,在 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同时告诫学生不得在学校 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如需要和家长联系,可以使用政教办公室的固 定等。有资料表明,鉴于在校园中

10、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危害性日益凸 显,四中、人大附中、XX仙霞中学和XX省黄岗中学等一些国内知 名学校已率先下达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封杀令 严禁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XX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 办学行为的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学习时间在教学楼、教室、阅览室、 图书室等场所使用手机、小灵通等移动通讯工具。其实,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等行为,学校将会 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这样基本上可减少甚至杜绝手机等电子产品给 在校学生带来的危害,排除了这些干扰,同学们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到学习中去,在洁净的校园中汲取所需之养分,报教师之春晖!总 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 必须关注它给我们的身心所带来的危害。为了净化育人环境,为了正 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更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作出了禁止 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决定。我们同学们能与学校密切配合,教育部 则应出台明文规定:如果学生违规在学校使用手机,一经发现,则一 律由学校收缴,暂为保管,期末时再予以发还,并给予相应校纪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挽救一些青少年学生。也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安宁和谐,才能前进发展,社会才能进步,才能 XX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