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26233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运用的语言不恰当或者不准确,就会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误解。教学中教师语言平淡无味,缺乏幽默风趣,那么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出现像睡觉、开小差等一系列不听课的现象,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反之,教师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而且在讲到某部分内容的时候,适当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这样会加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都集中在学习上,这就会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2、同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所以,教学离不开语言,历史教师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历史教师语言的类型教师语言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即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历史教师语言也同样具有这两大类型。1、有声语言历史教师的有声语言一般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口语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而书面语就是指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口语精确、严密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口语。有声语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把历史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并将它运用于实践中。2、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一种肢体语言,用一些物体或者教师自身的表情、姿态、神态

3、、手势等一些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无声语言是体势语言,它对教学语言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要适当地运用体势语言,这样对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构成了历史教师语言的全貌。有声语言中的教学语言成为了教师语言的主体,而无声语言中的体势语言则成为了教师语言的重要辅助,这两者的准确、合理运用能增强教师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学生的视听效果。二、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存在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语言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工作积极性高,专业知识较为厚实,上进心强等基

4、本特点,但是他们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1、在用语方面很随意,而且还缺乏准确性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用语方面要具有准确性,如果使用语言不准确,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则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历史课堂教学语言也同样如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用语方面很随意,语句不严密,欠科学的现象很明显,然而自己却不容易觉察到。比如一些教师在讲到鸦片战争时,讲述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英国对华出口鸦片”在一般的情况下,这句话是没有语法错误的,然而在当时英国是真的出口鸦片给中国吗?要知道“出口”和“走私”这两个词语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能随便乱用。还有一些教师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错误的说成了“太平天国农

5、民起义等。这些词语、句子的误用往往事出无心,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没有养成严谨细致的教风,他们在教学中用语很随意,缺乏准确性,往往会给学生正确掌握历史概念,树立科学历史观带来了困扰和混乱。2、讲述中语速过快,音调过高或者过低,而且层次不明,难分主次历史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一些教师在授课时,讲话的速度过快,语调也缺少抑扬顿挫。一些教师讲课平板,或者语音拖得太长,或者音调太高、太低,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听课效率的。音调太高了,学生容易感到疲乏和厌倦;音调太低了,容易让后面的学生听不到所讲的内容,导致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样子。有些教师在讲课时语言层次不明,对教材缺乏适当的处理,没有主次之分

6、,讲述中没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讲完,然而,所有的知识都讲完了,重点也突出了,但是一些非重点的内容讲得太多导致层次不明,难分主次,这样的结果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理不清线索,难以做好课堂笔记,同时教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导致 “拖堂”。3、教学语言平淡无味,缺乏幽默感,缺乏感染力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幽默语言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然而,一些教师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的教学语言平淡无味,缺乏幽默,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很古板,枯燥无味,总是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是主动的学习,而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厌恶感。还有一种情况就

7、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满足于对教材书面文字的简单、机械的重复,依照教材段落字句平铺直叙,讲解角度单一,这使得课堂气氛不浓,调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一些能力训练目标难以完成,学生缺乏学习历史课的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4、不注重体势语言教师的体势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然而一些历史教师却不太注重体势语言的运用,在讲授内容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表情、动作和姿态,情绪方面显得不稳定。他们在教学中目光总是停滞于某个方向,或者教态过于严肃,过于拘谨。这样的教学会给学生的听课和参与情绪带来不应有的压抑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节课的教

8、学效果。三、提高中学历史教师语言艺术的途径与方法1、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史料的积累,积累丰富的词汇,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地加强学习,多读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书籍,比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以及其它中国古代史籍及外国文献。在学习中不段地积累史料的知识,同时还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在课余的时间,注重搜集并积累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历史史料,其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能够很好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在教学中对历史事件重要情节的叙述、历史现象的科学解释等等,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趣味十足、生动可感的历史形象。反之,如果叙述显得枯燥、干瘪,会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厌倦的感觉,

9、那么这样的效果是难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细心研究,不断地积累丰富的词汇,而且积累的同时要弄清每个词汇之间的含义以及一些专业术语的区别等,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运用。只有这样不断地坚持下去,才能在用语方面达到准确、形象、生动,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2、要认真的备课,吃透教材,切实把握好每篇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备课是每个教师必经的一个教学环节,备课的好坏对教学的影响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教师要上好一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首先必须在上课之前要认真的备课,吃透教材,切实把握好每篇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对所讲问题理解的准确、清楚,才能在课堂上表现语言方面的各种

10、优势。其次要注意导课的艺术性,在导课方面,加强对语言的锤炼,使语言能够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在备课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哪些地方需要加重语气;哪些地方需要加个手势;哪些地方需要轻描淡写;哪些地方需要浓墨重彩,这些在备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而且备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重点的内容要分析得详细,难点的内容要分析得透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教学语言。经过精心的备课,教师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很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3、要在语言表达技巧上下功夫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就必须在语言表达技巧上下功夫。但是要锤炼好课堂教学语言,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毛泽东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

11、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并掌握一些历史术语,使提炼出来的内容言简意赅,实现科学性与概括性的统一。同时,加强语言学,逻辑学知识的修养,避免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病句或出现逻辑性错误。平时多读多训练,注意嗓音和教学技巧,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只要持之以恒,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会得到提升的。总而言之,历史教学语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它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学语言运用不恰当,则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现象必然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学、逻辑学知识的修养,为自己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