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激励机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25844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激励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激励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激励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激励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激励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激励机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威谱 ?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 3-4 倍。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是学校教学与管理最核心、最关键、最活跃、 最根本的因素,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既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讲,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科学 地运用一定

2、的外部刺激手段,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朝着期 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心理过程。在调动内在潜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激励 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职能。 一、教师激励机制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 ”的管理新理念1. “以人为本 ”管理思想的实质是尊重人、相信人、理解人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激励全体教职员工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理念的根本,就是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运用正确的用人 方略,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这包括领导知人善任, 能广泛调动全员积极性; 了解教职工的不同需求, 及时给予有针对

3、性的激励;优化学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增强凝聚力;充分发 挥每个人的专长,特色特用。学校的量化管理必不可少,但也要体现以人为本 的管理思想,包括指标制定要体现对教职工的激励和尊重;体现对教职工一视 同仁的平等精神。2. 施行“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 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不 但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而且还要采用民主、平等、 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 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二、教师激

4、励机制的原则与方法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 一需要,是创新激励的根本与基础。精神激励是指营造良好、和谐的学校管理 制度与工作氛围,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的工作 之中,与学校的发展需要同呼吸共命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精神激励的主要 手段。物质激励的内容有:( 1 )加强学校办学硬件建设;(2 )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 3 )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4 )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精神激励的内容有:( 1 )目标激励,满足教师对工作进取的需要。( 2 ) 情感激励,满足教师对关心和关注的需要。这是指领导者的积极情感

5、和态度, 对教师所产生的激励作用。( 3 )评价激励,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教师 工作的积极性。( 4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 现代的教师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教师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5 )培训激励,建立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培 训体系,激励教师业务提升。总之,教师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 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学校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 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学校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 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 去。可以说教师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校兴衰的一个重要 因素。如何运用好教师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的发展受到历史条件与客观因素的制约,充 分利用与开发好教师人力资源,建立与运用好教师激励机制是发展与提升少数民族办学品位不可决少的重要途径。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