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25733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物理部分见物理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 6 Na23 S32Cl355 Fe56 Cu64 Ba137一、单项选择题(共1 2分) 1(03上海市)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2(03上海市)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炭黑 D石墨 3(03上海市)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排放尾气 D使用氟里昂做制冷剂4(03上海市)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锌 B胆矾

2、C蔗糖 D甲烷 5(03上海市)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 )。 A尿素 B碳铵 C硫饺 D草木灰6(03上海市)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 ASi3N4 BSi4N3 CSi3N7 DSi7N3 7(03上海市)距地球表面15 km35 km处,有一个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是一种单质 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8(03上海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

3、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被点燃,火星四射 B氧化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 C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D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9(03上海市)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 A紫色、红色 B红色、蓝色 C蓝色、红色 D红色、无色lO(03上海市)水煤气的组成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们可由水蒸气和灼热的焦炭反应制得。在该反应中,还原荆是 (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水蒸气 D焦炭11(03上海市)往56 g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 )。 A大于02g B等于O2g C

4、小于O2g D无法确定12(03上海市)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二、填空题(共l 2分)13(03上海市)维生素C(C6H806)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维生素C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每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的。14(03上海市)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涉及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反应,并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

5、和 15(03上海市)某地区发生水灾,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的生活用水问题,支援灾区的上海医疗队队员们挨家挨户地发放固体净水剂,并标明用量。其中一包是漂粉精,其作用是杀菌消毒。另一包是明矾,其作用是 。 16(03上海市)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以它为燃料的电池正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得到氢气,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17(03上海市) “非典肆虐时期,过氧乙酸(C2H4O3)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它无色,有辛辣味,具有强氧化性,温度稍高即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醋酸(C2H4O2)。请写出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18. (

6、03上海市)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再加入钠盐B的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漓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A为 B为 :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 mL内含葡萄 125 g生产批号:0203203 2有效期:至2004年3月5。 19(03上海市)下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 g,溶液的密度约为 gcm3。 三、简答题(共21分)20(03上海市)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l 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

7、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的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冲破了“燃素理论”的束缚,发现了氧气。 请回答: (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的 科学精神。 (2)拉瓦锡推翻“燃素理论”的实验事实是 :(3)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磷燃烧时质量的变化情况: (4)写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室可用 法来收集氧

8、气。 (6)用(4)和(5)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编号): 。 a试管 b漏斗 c酒精灯 d.导管 e胶头滴管 f集气瓶g量筒 21(03上海市)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某些金属,随机取样对烟泥进行分析。由下表中的数据可知,在烟泥中含有铜、锌以及能造成污染的硫。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出发,应考虑把铜、锌回收利用,并对硫进行适当的处理。 编号 Cu Zn S 1 103 5O 1.2 2 11.5 4.9 1.8 3 1 2. 4 1 O3 O9设计方案: (1)写出步骤和中含铜元素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本方案中处理废气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9、 (3)步骤中所用的操作方法是 。(4)在步骤中,可选用试剂 从混合溶液A中制取铜。22(03上海市)用下图中的装置A可进行气体和固体的反应。(1)请在下表中写出3组不同的反应物(3组的气体必须各不相同)。 组 别 气体 固 体123(2)请在上述3组中,挑选有气体产物生成的一组,先在方框B中填入组别编号,然后画出检验该气体产物所需的装置,并指明所画仪器中盛放药品的名称。23(03上海市) (1)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是否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 (填“是”或“否”)为什么? (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

10、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下面A,B,C,D 4套装置中,哪些可以产生与该装置相同的效果? (填写编号)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CO2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仔细填写实验目的及有关仪器的名称。 实验目的: 仪器和试剂: 、玻璃管、O2、气体、肥皂水。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1将标有“A”和“B”的两个空量筒(2000 mL)放在实验桌上,使B量筒中充满CO2气体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

11、的肥皂泡不久就沉入量筒,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不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度比空气密度大四、计算题(共5分)24(03上海市)在一定温度下,将200 g硫酸钠溶液与1 00g氯化钡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27 67 g,往滤液中加入837 g该滤液的溶质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求:(1)原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滤液中的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 上海市03化学试题答案一、1B 2D 3A 4B 5D 6A 7B 8D9C 10D 11C 12C二、133 20 14二氧化碳(或CO2) 氮气(或N2)15吸附(或凝聚、絮凝、沉降)162 H2O2H2O2。 分解反应 (或

12、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172C2H4O32C2H4O2O2 18氯化钡(或BaCl2) 硫酸钠(或Na2SO4)192375 1三、20(1)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增加。 (3)磷燃烧增重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2KClO3KCl3 O2 (或2KMn04K2Mn04MnO2O2, (或2H2O22H2OO2) (5)排水集气(或向上排空气) (6)若(4)中写反应或:a,c,d,f。若(4)中写反应:a,d,f。 21(1)2CuO2 2Cu0 CuOH2SO4CuSO4H2O (2)2NaOHSO2Na2SO3H2O (3)蒸发结晶(或蒸发、浓缩、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