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实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5531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花》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荷花》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荷花》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荷花》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荷花》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花》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花》教学实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花教学实录师:今天咱们上荷花这篇课文。哪些同学看到过荷花?看过的请举手。还真不少,还想不想再看看荷花?生:(齐答)想。师:好!咱们一起来欣赏。看完以后,大家再来交流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师:(播放荷花的课件。)生:(欣赏课件。)师:都陶醉了,是吧?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生2:我看到正在开放的荷花,还没有开放的荷花,和全部开放的荷花。师:你看到的是各种形状的荷花。生3:我看到了白色的荷花。师:你注意到了荷花的颜色。但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为荷花的颜色换上一个美美的词语?生3:雪白的荷花。师:雪白,哦!比普普通通的“白色”这个词可美多了。要是再加一个雪白

2、,那就更美啦!生3: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荷花。师:听!多美的一个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荷花呀!朱光潜先生曾就情感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关系作过如下精辟的阐释:“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由“白色”而“雪白”而“雪白雪白”,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词的推敲和调遣,其实质则是一种精神的对焦和重构。当学生用“白色”来形容荷花的颜色时,我们说他对荷花的感受还只是停留在冷静的观察阶段;而通过老师的唤醒,当学生最终在自己的语词储备中勾摄出“雪白雪白”的时候,我们说他对荷花的感受已经进阶到情感体验的层面。如果说前一种对话只

3、是头脑的对话,那么后一种对话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命的对话。生4: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荷花。生5: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师:好一个“千姿百态”!比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各种形状”要强一百倍!“千姿百态”和“各种形状”的高下之别,正是在精神气质上的境界之别。老师的夸赞是真诚的,更是民主的。就师生间的对话而言,倾听并体认学生的观念是一个根本的前提。生6: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托着美满的荷花。师:好花要有绿叶衬啊!你不但关注了荷花,还注意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得真够全面的。又是一次唤醒,一次不是告诉的“告诉”:美是整体的、生命的、和谐的,精神的内省和观照一样是整体的、生命的、和谐的。生7:我

4、看到刚开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芽。师:噢,那不叫小芽,叫小莲蓬。(板书“小莲蓬”,组织学生正音。)谁还有话想说吗?生8: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师:“亭亭玉立”,太好了!请教一下,这个词语你是从哪儿学来的?生8:从课外书上。师:好!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儿都能学到语文。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生:(齐答)想!师: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解读荷花一文的枢纽,不在客观的荷花本身,而在看荷花的行为意蕴。看荷花,全部的精神都聚焦在一个“看”字上。看的“文化背景”、看的“情绪状态”、看的“想象空间”、看的“生命图景”

5、等,决定着作者所能看到的荷花的全部情趣和意象。引领学生先去感悟“怎样看荷花”而非“荷花”,用意正在于此。而“怎样看”的唤醒,则是对模糊隐约的“看”的一种生命意识的放大和特写,我们说,精神的触角愈是细腻、准确,话语的表达就愈是具体、传神。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师:(在巡视中插话)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俞同学读得特别投入,咱们先请她来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发现,那个“我”是怎么样看荷花的。生1:我觉得他是在有滋有味地看荷花。师: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能读给大家听听

6、吗?生1:(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师: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还有谁也想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话?生2:(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师:谁听出来了,他有几个词语读得特别有滋味?生3:雪白的衣裳,微风吹来,翩翩起舞,还有随风飘荡,我觉得他读得特别好。师:愿意见好就学吗?好!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他的朗读。生3:(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

7、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诗意语文从来都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处理“训练”的方式和艺术。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但谁都清楚,此“无训练”非彼“无训练”也。诗意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师:嗯!连老师都被你读得想翩翩起舞了!好!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他们几位体会到了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们呢?”这看似信手拈来的一句话,实乃是一种“个性化解读意识”的尊崇和唤醒。生4:我觉得他不光是有滋有味地看,也是如痴如醉地看荷花。师:哪儿让你体会到了如痴如醉?生4:(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师:哪儿看出他痴了,他醉了?生4: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在翩翩起舞。师:人成了

9、花,花成了人。这不就是如痴如醉吗?来,咱们一起跟着作者再痴一回、醉一回,好吗?生:(齐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师:太好了!除了这段话,谁从别的地方发现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生5:我从第二段中发现,他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师: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一起体会体会,他是不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生5:(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

10、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一段话生字多、新词多,非常难读,是不是?你们自己先练读练读这段话,争取读正确、读流利。生:(自由练读这段话。)师:谁有信心读好这段话?谁有?老师期待着你自信的小手生6:(朗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师:不简单呐!每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晰、那么准确,为她的自信和水平鼓掌。(掌声响起。)向她学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生:(齐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

11、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师:真好!刚才他就是从这段话中发现,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何以见得呢?何以见得作者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呢?生1: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生2:因为他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生3:因为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生4:因为他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仔细的观察。师:说得好!作者对每一种荷花都做了很仔细的观察。现在老师来读一段话,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作者是在怎样看荷花的?(朗读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

12、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好!你发现了什么?既是一种隐藏着训练意识的范读,又是一种课堂节奏的调整。针对“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讨论,已有学生谈到了“有滋有味地看”、“如痴如醉地看”、“仔仔细细地看”等三种个性化的感悟。这三种感悟的呈现方式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学生先汇报感悟结论,再朗读相关语段,最后说明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课要有变化,合理适度的变化就是一种节奏。行课至此,教师先读出一段话,再让学生谈谈感悟,就是一种节奏调整的体现。“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意语文,就课的诗意而言,节奏就是它的灵魂。没有节奏的课,

13、就是没有诗意的课。生1:我觉得作者也是仔仔细细地在看荷花。生2: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想象在看荷花。因为他把一池荷花看成了一大幅活的画,还表扬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生3:我觉得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荷花的。他看任何一朵荷花都觉得很美。生4:我觉得作者也是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师:说得都很有道理。对课文,不仅要说得好,还要读得好。谁来读读这段话?生5:(朗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师:谁还想读?想读的咱们一起读。生:(齐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14、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师:其实,我更想说,你们的本领也真了不起!你看,才读了几遍课文,就读得这样准确、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书,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他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想象着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是吧?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就这么仔细地、投入地、有滋有味地来读,先读一读二、三两个自然段,好吗?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生:(默读,找最美的句子)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书上划了很多,觉得这个句

15、子写得很美,那个句子写得也很美。是不是?咱们交流的时候,就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那个句子挑出来,先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什么地方,好不好?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师:美在哪儿呢?生1:“碧绿”,“大圆盘”,我觉得写得都很美。生2: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花骨朵儿好可爱的。生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很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觉得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写出了每一朵荷花的美丽。生4:我最喜欢这句话:“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师:那么多的句子,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生4:因为我特别喜欢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师:噢,你是喜欢那个小莲蓬呀,而且还是嫩黄色的,是不是啊?雪白雪白的花瓣儿,跟嫩黄嫩黄的莲蓬配在一起,真的很美!生5:我觉得这句话最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他是用幻想的方法来看这一池荷花。师:他是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活的,谁见过?嗯,这句话是写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师也来读个句子,你们体会体会,这个句子美在哪里?(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子很简单,不仔细品味,你是很难发现它的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