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2540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语言鉴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故事激趣: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

2、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二、试题研析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 梅 唐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

3、如应律,先发映春台。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2、炼字佳句赏析: 雨晴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问题: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

4、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4、方法归纳: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5、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1) 解 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表达效果: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评 价: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析“炼字”“炼意”方法指津(一)知识点: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重语言精练、凝缩,言简意赅。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分析“炼字”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和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1、分析动词: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

6、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如下例子可选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如果换成“望”则表示诗人主动去看,那就索然无味

7、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

8、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分析形容词: (1)、分析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表达效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2)、形容词的活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问:前人评价“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答:这“绿”字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和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3)、色彩形容词的选用

9、。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天空延伸,表达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情。古人在诗词中,对色彩词的使用,常常是成对的。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如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分析下面两首诗中

10、的色彩词的表达效果。田园乐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太眠。 答案: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亮的雨珠,又是在空朦、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答案:作者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一特征,从视觉上对“时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红”和“绿”在这里都作

11、使动词用,再各加上一个“了”字,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当然,不光是在写景,而且是在抒情,抒发了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量

12、词:妙用量词不仅能令语言形象生动,引人联想,而且常常牵系着整篇文章的意境与主旨。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题君山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问题:诗中“螺”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整个诗句写君山之美,作者先以青髻的量词“螺”为喻体,说明水仙刚刚梳洗罢的乌黑发髻高高蓬起,就像螺壳那样的形状,真是美丽至极。作者又想象洞庭湖是水仙的一面镜子,仿佛水仙正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青髻,娟秀挺拔的君山恰似镜中的螺形发髻高耸的样子,这种联想绝妙奇特,然而后面的联想完全是在前面“螺”这个量词比喻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螺”的美化作用的分量。(二)、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玉楼春

13、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彀绉:即皱纱,用来比喻水的波纹。闹:热闹、浓盛。浮生:飘浮无定的短暂的人生。“浮生若梦”,是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肯爱千金轻一笑:怎么肯爱惜金钱财富而轻视欢乐的生活。鉴赏提示:他的诗词多写个人生活,题材较窄。其词语言工丽,善炼字句,活泼生动,意切境新。这首词是一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尤为人津津乐道。上片是写景,下片由写景转人抒情。“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王国维认为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请用 1

14、00 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闹,安静、肃寂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写红杏怒放盛开,如火如荼,不说春意“浓”、春意“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在于将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言“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确实见得精当。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

15、,更作荷心万点声。注:磨,拭问题:(1)诗中描画一幅雨后池塘图,前二句与后二句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 有人评说“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却颇可玩味,请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前二句着眼于“静”,写的是雨后池上的静态美,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的是雨后池上的动态美。(2)“淡磨”即轻磨拂拭的意思,诗中将经雨水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的明镜,比喻中有拟人,这比一般常见的“水面如镜”比喻更显新意而更见意境,如此略带动感的“淡磨”,不仅突显了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情态,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3、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