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5147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1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他提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主张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孔子学琴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教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首曲子练练了。”孔子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首曲子练了。”不料孔

2、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呢。”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待师襄发问,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微感言: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一

3、、作者视窗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得道多助

4、,失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种用人观,不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当下,都不失为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得以矫正。【注】(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晚年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

5、了我国两千多年。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在品德方面,孔子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

6、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写作背景(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

7、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然后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三、基础梳理

8、1字音识记(1)颛臾()(2)社稷()(3)孝悌()(4)庠序() (5)饿殍() (6)洿池()(7)弃甲曳兵() (8)虎兕() (9)鸡豚狗彘()(10)数罟() (11)相夫子()2辨形组词(1)(2)(3)(4)(5)(6)3词义理解 (1)是社稷之臣也: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3)相夫子:(4)而在萧墙之内也:(5)谨庠序之教:(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7)数罟不入洿池:(8)斧斤以时入山林:(9)孝悌之义: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殍而不知发(2)一词多义是疾止见过王兵胜(3)虚词归纳于而为以之四、文白对译季氏

9、将伐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冉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季路:姓仲,名由,字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宾语前置句。过,责备,用作动词。昔者:时间名词,从前。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介词,用。为,做。东蒙: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且:连词,可译为“况且”。邦域之中:意为颛臾在鲁国境内。社稷之臣:国家的臣属。“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少。盖: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倾:倾覆。如是:像这样。故:仍然。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服:臣服。文德:文教(指礼乐)和德政(指仁义之政)。以:连词,寡人之于国也开封

10、),所以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耳矣:都是句末语气词,重叠使用以加重语气。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在今河南济源一带。凶: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其:代指河内。其:代指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然:这密的渔网。洿(w):洼地积水,也指池塘。斤:斧子。以时:按照(树木生长的)季节。养生:供(n)养活着的人。夺:错过。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xin)序: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育。申:反复(告诉)。孝悌(t):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

11、长为“悌”。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负。戴:顶在头上。一、文本助读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通过和弟子冉有、季路的谈话,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孟子以作战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能够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受到教化,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这种养民、教民的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重点词句

12、梳理】1词类活用(1)无乃尔是过与()(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填然鼓之()(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树之以桑()(6)然而不王者()(7)王无罪岁()(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0)既来之,则安之()(11)既来之,则安之()(12)谨庠序之教()2古今异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今义:有事情(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今义:泛指河流的东面(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5)然而不王者古义:今义: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3.特殊句式(1)是社稷之臣也

13、。()(2)何以伐为?()(3)无乃尔是过与?()(4)未之有也。()(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6)申之以孝悌之义。()(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翻译句子(1)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2)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译文:(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文:(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三、师生探究(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回答问题:1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是持反对态度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答:2第三段中,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含蓄地批驳的?答: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二)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问题:4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