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抓蚯蚓开始》有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24523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抓蚯蚓开始》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抓蚯蚓开始》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抓蚯蚓开始》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抓蚯蚓开始》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抓蚯蚓开始》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抓蚯蚓开始》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抓蚯蚓开场有感无意中看到一个主题为从抓蚯蚓开场的案例,案例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来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每人捉一条放在课桌上。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乱作一团。不时还有孩子惊慌的尖叫声,老师却站在一旁一直不做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教室里才安静下来。终于每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场上课。老师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课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孩子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毛茸茸的。”有孩子说:“蚯蚓身上一环一环的。”每一个孩子的答复,老师都给予鼓励。有孩子说;“我做了一个实验,

2、我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对此更是大加赞赏。“那么大家想一想,还能怎么做呢?”一个学生想想说:“还可以竖着切开,我先试试。”“哦,老师对不起,小蚯蚓死了。”“孩子,老师知道你们都保护小动物,但有些时候,我们要去学习、研究它们,其实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保护它们。”这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完毕了。老师分别给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比方将蚯蚓切成两段的同学,要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调查研究,是什么原因使蚯蚓的生命力那么强?看完这个案例,想想走过的这缺乏两年的教学路,内心深处反思。一、学会等待在教学时,当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答不全或答不出时,我很着急。在着急中,我帮学生答复了

3、,课堂变成了“我自己的课堂”;当让学生独立考虑完成问题,学生无从下笔时,我立即在一旁讲解,学生的任务变成了“我的任务”,但是这样的问题,我没有发现,我总认为,学生有“困难”时作为老师的我应该去帮助,不是吗?恰恰相反。在一次公开课中,我同样的做了自以为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谭校长给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学会等待。从那起,反思着自己的课堂,反思着自己的教学,是的,自己包揽了一切。从那次公开课后,我不再抢学生的“台词”,不再学生考虑的时候打断他们,而是像从抓蚯蚓开场里面的老师一样等待,如今我发现,等待能把课堂创造出活泼的气氛,学生开场反驳别人的观点;等待能使学生学会想象和创新,数学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让我无法

4、想象;等待能增加凝聚力,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去倾听,去帮助。就是等待,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意想不到的收获。二、运动的课堂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在案例中,这位老师用一个问题:怎样从能看课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说出自己的发现,是的这堂课生动有趣,超越了课标的要求。因此我想:没有观察没有观点,没有操作就没有发现权。在新课程研究这本书里面提到:精雕细琢,细致入微,刻进记忆的课触动人;、朴实无华,寻根求,实实在在的课拨动人;涤荡心灵,沁人心脾,触动灵魂的课撼动人;坦诚相

5、见,真情永驻,洋溢真情的课感动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意味深长的课煽动人。是的,只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动起来,教学就能赋予学生启迪和智慧。三、德育德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在案例中,这位老师说:孩子,老师知道你们都保护小动物,但有些时候,我们要去学习、研究它们,其实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保护它们。他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抚慰了孩子,了学生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课堂无形中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验着“乐”;假如在我们的教学中日积月累,这种德育的孕育将融入在学生思想深处而播下种子,感召着学生心灵深处的力量!四、因材施教新课标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6、,在他们身上既表达着开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根底、思维及才能等方面宏大的个体差异。老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形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成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在案例中老师分别给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比方将蚯蚓切成两段的同学,要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调查研究,是什么原因使蚯蚓的生命力那么强?是的,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着不同学情、不同特征的学生,我们需要从各方面去关注每一个孩子,采用灵敏多样的教学方法,施行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真实而有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反映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反应,使每个孩子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康快乐的成长。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