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242434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代码:INDE3001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后续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物流工程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宏兵大纲执笔人:杨宏兵大纲审核人:王传洋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工程制图和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

2、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它们设计理论与方法,同时介绍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某些标准零件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综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掌握有关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知识,学会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零件的类型,并对其强度或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了解有关通用零件的维护方法;会初步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设计简单的机械系统,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维修维护及其正确操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机构的运

3、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判断方法。掌握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轮系、挠性传动机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场合,掌握齿轮机构的相关参数计算。学会正确选择的键的联结类型。掌握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挠性机构、轴毂等常用机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能够正确计算轴承使用寿命并学会正确选择轴承型号。掌握常见螺纹联结的设计方法及螺纹联结的强度校核。3、基于各种机构的基本特性和设计方法,使用机械零件手册和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能够初步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系统。二、课

4、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第一章 绪论(3课时)1.1 机械、机器、机构及其组成1.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过程1.4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计算准则1.5 机械零件的载荷、应力和许用应力1.6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1.7 机械设计的新发展 目标及要求:1)弄清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明确机械的基本设计要求,初步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以及强度、刚度、抗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等工作能力计算准则;3)能正确判断零件中应力的循环特性,了解疲劳断裂和疲劳点蚀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4)了解机械设计常用材料的选

5、用原则。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课时)2.1 运动副及其分类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目标及要求:1)了解机构的组成,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一般表示方法,熟练看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初步掌握将实际机构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2)能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最常见的虚约束,正确使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弄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设计(4课时)3.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型式和特性3.2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3.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3.4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目标及要求:1)了解组成铰链四杆机构的各构件的名称,熟悉铰链四杆机

6、构的基本形式、应用和演化,掌握行程速度变化系数、传动角、压力角、死点等的基本概念;2)能根据四杆机构中存在曲柄的条件,熟练判断出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3)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通常采用的作图法、解析法、实验法和图谱法,掌握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给定连杆位置和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的作图法。第四章 凸轮机构(4课时)4.1 凸轮机构应用和分类4.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4.3 凸轮轮廓设计4.4 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及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以及选择运动规律时应考虑的因素;2)掌握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法原理,能根据给定的运

7、动规律设计出各种从动件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3)掌握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以及滚子半径选择的原则。第五章齿轮传动(8课时)5.1 齿轮传动特点及类型5.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渐开线齿廓5.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几何尺寸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5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和根切现象5.6 轮齿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5.7 齿轮材料、热处理和许用应力5.8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5.9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5.10 直齿锥齿轮传动5.11 蜗杆传动 目标及要求:1)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场合;2)熟练掌握渐开线形成性质;3)熟练掌握渐开

8、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4)熟练掌握轮齿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5)掌握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及材料选用原则;6)了解齿轮切齿原理根切及变位齿轮的概念;7)了解齿轮传动强度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及系数的物理意义对设计的影响及其选择方法;8)能够熟练进行齿轮传动设计计算;9)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计算及主要参数的合理选择;10)熟练掌握蜗杆传动分析及其蜗轮转向的判断。第六章 轮系(4课时)6.1 轮系的分类6.2 轮系的传动比6.3 轮系的应用6.4 减速器 目标及要求:1)了解各类轮系的组成运动特点和应用;2)掌握轮系的主要类型;3)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及主从动轮转

9、向关系的确定,学会判断一个已知轮系属于何种轮系;4)了解减速器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了解单级减速器传动比;了解减速器的结构和润滑。第七章 绕性传动设计(6课时)7.1 带传动设计7.2 链传动设计 目标及要求:1)熟练掌握挠性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场合;2)熟练掌握传动带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掌握传动带弹性滑动的性质;3)熟练掌握传动链的运动分析失效形式;了解挠性传动中各参数对设计的影响及其选择方法。第八章 间歇运动机构(2课时)8.1 棘轮机构8.2 槽轮机构8.3 其他间歇运动机构 目标及要求:1)掌握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等基本概念;2)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主要参

10、数和几何尺寸;3)一般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第九章螺纹联接设计(6课时)9.1 螺纹联接9.2 螺纹联接设计9.3 螺旋传动 目标及要求:1)掌握螺纹的一般知识,如螺纹的类型、圆柱螺纹的基本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和紧定螺钉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螺纹连接件的类型和国家标准,能根据连接类型正确选用连接件;2)了解松螺栓连接和紧螺栓连接的概念,螺纹连接预紧与防松的目的、方法,预紧力的大小及其控制,掌握各种螺纹连接防松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能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防松措施;3)掌握常见螺纹联接的强度设计方法;4)了解影响螺栓连接强度

11、的因素及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了解螺旋传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场合。第十章 轴的设计(4课时)10.1 轴的功用和类型10.2 轴的材料选择10.3 轴的结构设计10.4 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10.5 轴毂设计 目标及要求:1)了解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常用材料及用途键连接的类型和结构特点;2)了解轴及轴毂连接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一般设计过程;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的强度计算方法,具有初步分析和综合能力。第十一章 轴承(7课时)11.1 摩擦状态11.2 滑动轴承11.3 滚动轴承 目标及要求:1)了解摩擦状态;掌握液体动压润滑的形成机理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2)了解液体静压润滑的形成机理;了解滑动轴

12、承结构形式和润滑;掌握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材料和参数选择及其设计计算;3)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掌握选择滚动轴承类型的基本方法;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合理进行滚动轴承结构设计。第十二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2学时) 12.1 联轴器 12.2 离合器 12.3 制动器 目标及要求: 掌握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学会正确选择常见型号的联轴器。实验(和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实验内容多媒体演示及机械工程陈列室参观;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带传动、齿轮传动实验。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

13、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齿轮一章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齿轮在坦克、赛车、飞机、航母等高端装备的应用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如讲授链传动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和前面章节中的齿轮

14、传动、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场合进行对比。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如在螺纹联接设计部分,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螺纹联接观察分析各种类型螺纹联接的适用场合和特点。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及作业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20%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李威,王小群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1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杨可祯,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邱宣怀. 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朱龙英. 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