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24203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本文作者:王小玲 以读为主 精讲多读 小学语文教学法之我见 广西贵港市开达试验小学 王小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实力,养成酷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化、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化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化,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特性,良好的意志品行和丰富的想象实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 精讲多读”。 朗读课文 培育学生表达实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

2、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学会说话,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一般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洪亮,读出感情来,不行错一字,不行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行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

3、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详细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相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依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依据课文内涵、感情色调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引。学生简单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

4、式要敏捷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支配时间读书,这是个好方法,但肯定要注意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依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忱,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作了些朗读技

5、术指导,并提示学生阅读时留意体会“遗忘”和“失信”有什么区分。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恳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知我们要做一个诚恳的孩子。”有的说:“遗忘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 学生在阅读中,该驾驭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 培育学生理解实力 我国语文教化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邃,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

6、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化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当集中留

7、意力,专心思索,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知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索,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接 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引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宠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敬重和爱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恳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育学生的口头发表实

8、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驾驭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化。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惜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说:“诚恳做人,知错就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熟读课文 培育学生写作实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起先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写作实力,这是必需思索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特别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

9、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范文,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培育学生说话起先,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汲取,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建性地运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

10、文,熟读课文。学生驾驭了课文词汇和写作方法,储存在脑子,到时候写类似文章就能运用自如。笔者教学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到贵港天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搞了一日春游,回校后布置学生以这次春游为内容,自由命题写篇作文。有个学生以春风为题,模拟秋天的雨写了一篇文章,写出了春风把暖和带到人间,把暖和送给大自然,把暖和洒向田野所发生的种种改变,描述了春风吹拂,万物朝气,百花争艳,蒸蒸而上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这虽然是仿照,却也走出了原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是了不得的成果。 综合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精讲多读,才能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