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政治新格局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24094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政治新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隋唐政治新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隋唐政治新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隋唐政治新格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隋唐政治新格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政治新格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政治新格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十三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以下要点:隋唐重建了大一统政权;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新官制;三省六部的名称、职能与隶属关系;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事的处所;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开创,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创设是隋唐政治新格局的重要表现。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比照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初步学会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识读“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联系秦汉制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与其开创的作用,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比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比拟分析历代选官制度的

2、变化,明确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多重作用与进步意义、明清时期的日趋没落与消极影响,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隋唐的制度创设为盛唐气象的出现提供了制度保障,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局部;认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也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并对世界文明的开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制确实立与其积极作用 难点:隋唐科举制的多重作用与其对后世的影响Ps: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在我国官制开展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

3、的作用。既是对前朝制度的总结和开展,也根本确立了为后朝延续和继承的格局和设置,一直延续至清代,所以为本课重点。学生们对科举制度本身有着先入为主的排斥情绪,让学生客观把握科举制的多重作用至少在隋唐时期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明清时期渐趋没落,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和科技的进步;以与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以中国朝代年表导入,回顾自夏至隋唐的历史沿革,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此期间完毕割据与战乱局面,建立大一统格局的朝代秦和隋,强调这两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隋消

4、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完毕了持续近400年的大分裂时代,重建大一统帝国。但是隋朝国祚短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兵败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相较而言,学生们对于唐朝的了解远多于隋朝,盛唐王朝得到了太多人的偏爱,隋朝的短命而亡使人往往容易忽略其原本不容无视的重要历史地位,因此可简略提供隋朝各方面情况的简略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使他们对于隋朝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无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

5、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也是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绝无仅有的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唯一时刻。【材料】“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资治通鉴“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开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

6、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剑桥中国隋唐史从材料可以看出,隋朝的历史地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唐朝不过是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照搬隋朝。大隋王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长安城、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大运河、科举制度的创立这也回答了标题为什么用“隋唐,而不单用隋或唐。 【材料】“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完毕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

7、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愈金明馆丛稿初编在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这回答了我们隋唐政治新格局,到底“新在哪里?.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公元589年,隋王朝一统江山后,摆在统治者面前的是一个曾经同样困扰过秦汉君主们同样的历史问题,即如何管理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共处的庞大帝国?【问题】面对这样的历史难题,秦汉君主拿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回答】通过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内外廷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问题】这些方案有没有什么消极的影响?亦或是弊端?【回答】三公九卿制配合郡县制曾经比拟好地实现中央对于

8、地方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但三公的权力过大,容易产生权臣,导致政局不稳的问题;“内廷的设置虽然有效地达到了裁抑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但也使得皇帝专权的危险大大增加。在总结、借鉴前朝经验的根底上,隋唐君主拿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三省六部制度。隋唐两朝总结前朝君权相权相争夺、内朝与外朝相制约的实际问题,在中央正式形成三省六部制,以期达到提高皇权,裁抑与分割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由隋开创,经唐继承和开展,运作过程渐趋规X化。三省六部制1、内容:A、三省的名称与功能:中书省草诏;全国人大门下省审核;全国人大 尚书省执行国务院;B、六部的名称与功能:吏、礼、兵、刑、户、工分管具体事务C、三省长官的地位:都是

9、宰相2、作用: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读图学史讨论问题:根据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分析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变化:一是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分夺了原来宰相的权利,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了皇权。二是三省权责清楚,各有所司,既可分工合作,使政令更为合理适切,又可互相制衡,防止大臣独断独行。三是六部的设立使各部门事务的管理更加具体和明确,故而一直延之于清代。读图思考:与秦汉相比,隋唐中央政权机构的建置有哪些新的特点?通过读图,学生根本能够答出与秦汉相比机构、官员的设置增多、分工细、臣相权力一分为三等、皇权大特点。特点 作用集体宰相制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工明确 政令贯彻效率高互相牵制

10、防止专权和独裁影响:隋唐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在国家政治制度上有许多新的创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一扫魏晋以来的陈腐气息,给人一种政治上清明的感觉;一改武将凭借军事实力篡位夺权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大一统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央机构,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度确实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根本上沿袭这种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体制之一,标志着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不由惊叹,怎么中国那么原始的帝制,却有了一个这么现代化的官僚制相伴。地位:始于隋,成于唐。隋朝虽国祚短暂,但能融

11、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因此在制度层面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与创设。随后的唐朝更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根底上,继承发扬,推广改良。政事堂性质宰相议事的处所功能商议决定军国大事,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政事堂会议官员的地位:都是宰相科举制1、性质:是一种从隋唐开始,中国古代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2、考试科目:唐朝时常设的是明经、进士两科,以后者为主;3、科举制与推举制的区别时间对象方式作用推举制秦汉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子弟推荐排斥庶族子弟,地方门阀乘机扩大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威胁。科举制隋唐宋元明清各界人士普通士人考试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根底,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12、;表现应试者的文才学识,大大繁荣了唐代文化。4、影响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作用和影响: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根底。将选拔人才、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抑制,地方离心因素逐渐消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7、18世纪,科举选官方式西传,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借鉴。(教师大可不必讳言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渊源,不可否认的是,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现如今的高考中看到,如糊名古时还有誊录;考官接到任命后同日进入贡院,发榜前不得离开、见客;高考最高分者仍称状元。连现如今颇为热门的公务

13、员选拔,也不乏科举的影子。这些渊源本身也是科举制度影响深远的直接表现。在讲解、说明时,可补充一些科举制度对于西方选官制度、特别是近代文官制度影响的材料。相当一局部学生对于西方的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充满着盲目的好感与无限的羡慕,在此处补充此方面的材料,可以促使和引导学生对于科举制度有全新的认识与思考。必须记住一点,科举制度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补充材料】适当使用我国公道,惟在科举-外国人眼中的科举制南方周末(某某) 2005-10-11东亚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均效仿中国举行科举。1617世纪经欧洲传教士传会欧洲,广受关注,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大力推崇,成为欧美文官制度的原型。“中国的第五

14、大发明英国:“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存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美国:“我们在洪荒时代,中国人已在读书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与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 1870年,史皮尔(Spear,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

15、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如此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X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韩国:“我国公道,惟在科举图片:1994年,韩国纪念科举废止100年,举办了模拟科举考试,取录了两名状元 。2消极作用和影响明清时,渐趋没落,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史料】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卷一【讨论问题】: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主要是针对秦汉以来的察举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