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39133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新农村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立足区位与交通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根据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现状,突出重点,培育典型,提出了“发展村企业,带动服务业,优化林果业,巩固种植业、壮大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别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并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初定的目标任务,全镇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金投资额可完成6万元。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

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元,同比增长11。 一、立足村情民意,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各村实际出发,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制定了科学可行的“两个规划”。一是总体规划,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通过调查摸底和村情民意分析,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体现在五大建设工程即农民增收工程、农民培训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公共管理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五大建设工程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23项内容;二是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实出产业重点,形

3、成产业特色“的思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重点发展林果、食用菌和蔬菜、奶肉牛养殖、良种肉猪养殖、特种养殖、建材、农家乐生态观光旅游、劳务输出等八大产业。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班子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抓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并下设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抽调5名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高度重视村支部班子建设,要求支部班子成员定期上党课,定期组织召开生活会,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实行党建工程“五卡制”,对每位党员进行公示,由群众“评先选优”。以实施“双培双带”工

4、程为载体,通过支部带协会、协会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以种植、养殖、旅游为主的“双培双带”工程示范基地12个,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行业协会1个,带动农户6%,使6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化经营,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两委班子”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带动作用。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 按照全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富镇、商贸促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产业化建设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坚持“川区种菜、半山种果、高山栽树、村村有养殖”的路子,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镇产业化经营情况: 一是积极培养新型产业,在谢崖、杨川等村推广架豆王种植10亩,在东山

5、及退耕还林地段种植中药材0亩。 二是坚持改造老果园,硖门、杨川、徐家店、贾家寺等1村改造旧果园300亩,同时按照高标准发展优质果园,在西坡梁新建果园000亩(核桃);在贾家寺等12个村队发展优质核桃、樱桃360亩,今年内新建果园面积达到60亩。 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澳牛乳业,慕水沟特种养殖场建设,芦子庄金发蛋鸡养殖小区,门家河三场养鸡等规模养殖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标准进一步提高,并新增养殖户30户,建立了畜牧专业合作社。 四是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今年内完成了慕水沟特种养殖场建设和百富佳花牛果品公司,新建3000吨气调库一座。 五是完成了旱作农业11000亩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计划,示范推广小麦

6、良种种植28000亩,培训农民40余人次。 (二)示范村、推进村产业化建设工作 市级示范点下寨子村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使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建成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种植大棚1座,菌床面积50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种菜奶牛养殖牛粪食用菌种植沼气废渣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当年实现澳牛乳业公司扩大养殖规模20头。新建果园20亩,其中樱桃面积160亩,核桃面积达到100亩。下寨子村农、果、牧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浪费,延伸了产业链,使经济社会走上了良好发展的路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今年,人均纯收入中仅

7、主导产业(林果业)收入比例达到8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385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现在的405元。 区级示范点贾家寺村、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城郊优势),外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第2页 出务工人员达到12人,今年依托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以培育重点产业带为目标,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当年新建200亩优质核桃园;二是积极扶持发展村办企业,依托整村改造项目扩大企业收入,壮大集体积累;三是积极实施旧果园改造项目,今年改造旧果园30亩,产业的发展为全村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预计当年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经济增长点达到8。 推进村队的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支撑本村经济的优势

8、产业,东沟村一方面实施全村环境改造项目,5户农户新建了新居,另一方面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优质果园0亩;新庄村在定居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新建优质果园(核桃、樱桃)30亩。并以门家河三场养鸡为重点,发展规模化经营。当年养殖小区年饲养量550只,现存栏40只;村在全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基础上,新建优质果园20亩,其次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颐和山庄,康乐农家乐等均有发展壮大。三是壮大规模养殖业,金发蛋鸡养殖小区饲养量达到23000只。店镇村在全面实施农业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当年本村新修梯田750亩),正在规划蛋鸡养殖场二处,估计养殖量在5000只左右;并新建果园27亩。硖门村在稳定发展蔬菜大棚的基

9、础上,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劳务输出,今年内劳务输出户总量达到320人次,其中有专业资格证的有20人次。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下寨子等几个示范村开展了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沼气池建设、通讯设施建设、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使基础设施达到“八通”。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治村容村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镇十分注重群众生活环境改善问题,按照建设卫生、生态、文明村的要求,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镇财政补一点,村财政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全面启动“四清”工程(清垃圾、清污泥、清柴垛、清路障)和“一池三改”工程(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在各村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平

10、均每村达到4个,同时配有专门垃圾清理员和垃圾清运车辆。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结合综合执法中队和国土所拆除乱建房屋20余平方米,临时简易棚个,改善了村庄长期脏、乱、差的现象。在、下寨子、贾家寺等村栽植金丝柳、香花槐等绿化树20余株,新建绿化带500米,完善了绿化的建设,全镇村容村貌整治率达到100。 、建设新居工程。加强基础设施。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我镇把新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分别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村启动新居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下寨子村完成2栋6层小康住宅楼的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6

11、0平方米,并配套完成新居区域1.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下寨子村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将解决顶农户、半山腰农户住宿条件差,人居环境恶劣的局面,实现“全民进新村”的搬迁;二是贾家寺村整合项目,把异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完成92户二层农宅建设,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4.6公里,建成建筑面积5平方米村民休闲活动广场一处,新修河堤0米。三是村结合小城镇建设,硬化“三纵五横”主干道3.公里,埋设排水涵管.6公里,新建垃圾台两座;在红十字会的援建下,整合异地搬迁和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堡子山自然村96户的搬迁,建筑面积69平方米,完成新村旁1.3公里的水渠开挖,完成曹操堡自然村63户的搬迁的主体工

12、程,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四是新庄村依托普查队形成的餐饮业优势,沿国道道新建门店26家,工程全部已完工,建筑面积达4100平方米,农民已入住新居,硬化村内道路0.公里。五是在东沟村启动整村改造项目,目前95改造户的危旧房已全部拆倒,建设主要涉及每户面积为45平方米以上房屋建设,旧围墙和大门改造,村内道路硬化等,预计明年月可改造完成。六是白家山、谢崖、候家山、虎皮沟等村集中统一灾后重建住宅226套,建筑面积18300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完成道路硬化5.3公里,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白家山村还建成135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门楼。七是店镇村完成砂化硬化道路18公里,峡门村结合通达工程新修道路3条,长2.

13、1公里。 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强化技能培训,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今年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分镇村干部培训,党员培训和群众培训三部分,主要培训内容是党的理论知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民实用技术(畜禽养殖、食用菌种植、果园管理等),经营管理知识,新农村建设知识等。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以会代训等形式共举办集中培训班期,分散技能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达50人次以上,使得接受培训的人员掌握了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另外,还把“双培双带”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全镇已有10名农民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17名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 2、加强医疗卫

14、生,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我镇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强镇村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今年争取到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并在的下寨子村、贾家寺、堡子山、峡门候家山、白家山等村建起村级医务室,完善了医疗硬件设施,医疗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3、完善救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我镇不断完善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了“五保”供养管理制度,在全镇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我镇的五保供养率和特困群众救助率均达到10%,另外在店镇村建成中心敬老院一处,该敬老院确保了我镇孤寡弱残人员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4、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15、我镇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文化站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娱乐活动中心建设,重点在镇区建成文化站一所,下寨子中老年活动中心新增加娱乐活动设备8套。在杨集村由北京广济寺捐62万元建成弘慈小学,在兴隆村由台湾居寺林捐10万元建成兴隆小学。并在各村建成农家书屋、文化室、卫生室、农家连锁店等基础配套设施,各示范村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六有”。 六、倡导文明新风尚,构建和谐新农村 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新农民,建设新环境,倡导新风尚,树文明行为,建强班子,带好队伍”作为全年中心工作来抓。组织党员开展“五学、四议、三访、二帮”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开展“1+0”帮带活动,1+”结对子活动,坚持管理民主,依法治村,认真执行村务公开制度,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约,依法治村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全镇普遍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倡导文明”、“八荣八耻”、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之,我镇按照区上年初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及时上报信息8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