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23816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考 号班 级姓 名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线封密南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 文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22分)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yun( )飞l( )天 造饮zh( )尽 容臭( )yn( )袍敝衣 低q( )户 食( )马者 骈死( )2为下面成语中的加点字选择与之语义相同的一项。(4分)赞不绝口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天下独绝 C.哀转久绝。负荆请罪 ( )A.负势竞上 B.负箧曳屣 C.忘恩负义。不约而同 ( )A.冲烟而飞鸣 B.而伯乐不常有 C.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自食其力 (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

2、.自非亭午夜分 C.自富阳至桐庐3根据要求填空(4分)沉舟侧畔千帆过,_ _。人生自古谁无死?_ _。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 。水调歌头中表达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4作文修改(4分)父亲是农民,仅仅上过三四年学。多少年来,父亲脸朝黄土背朝天,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然而,生活依然清贫,父亲更何况想把5个女儿培养成有别于他们的“文化人”,这对于一个守着黄土过日子的农民来说,谈何容易!终于他开始做起了买卖。对于父亲这一举动,让我很不以为然。当时我正在城里读初中,受城市同学的影响,身上滋生了一种市侩气虚荣、浮华。为我的“卑贱”的出身而苦恼,竟然不敢承认父亲不是

3、大字不识多少的农民!对父亲的忙碌嗤之以鼻。直到长大后,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至真至纯至深的爱!对于父亲,我有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处语意重复,可改为 。(1分)处语序不当,可改为 。(1分)处成分残缺,改为 。(1分)处表意不正确,可改为 。(1分)5仿写句子。(2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森林; , 。 , 。6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5分)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 ( )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 )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 ( )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 ( )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

4、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 ( )A.年轮 B.虾 C.羊 D.蒲公英 E.云二、文言文阅读 (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710题。(8分)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7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千转不穷( ) 疏条交映( )8翻译下列句子。(2分)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9 有人赞美从富阳至桐庐的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你觉得富春江 “奇”在何处?(至少三条)

5、(2分)10将省略的句子补充在横线上,并说说文中所描述的山水为什么能让人们“望峰息心”“窥谷忘反”?(2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114题:(8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6、,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走送之 ( ) 硕师 ( )援疑质理 ( ) 卒获有所闻( )12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2分)13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4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

7、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18题。(9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线封密 密封线内不要答

8、题 晏如也( ) 造饮辄尽( ) 兹若人之俦乎( )16翻译下列句子。(2分)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7根据课文内容填写。(2分)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18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三、 现代文阅读 (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问题。(12分)(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

9、国人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

10、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9选择恰当词语(A必然 B当然 C诚然 D自然)填在文中 三处。(3分)20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_ _ _为主,文段(乙)以_ _为主。(2分)考 号班 级姓 名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线封密21“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 (2分)22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_ _ 的思想认识。(3分)23.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_ _(事件)。(2分) (二)月光启蒙(11分)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