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36822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引言:休闲与度假 休闲度假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也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目前很受关注。目前已经到了中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一种关节点,因此旅游行业也普遍关注休闲度假问题。在今年9月,短短一周之内,持续召开了“北京休闲度假产业论坛”、厦门“中国度假酒店论坛”、广东 “中国自驾车论坛”和“产权酒店发展论坛”。这绝不是偶人间四月天最美是江南 全球把戏酒店生猛爆料海港城亚非欧文化明珠聚焦国内出名公司 然,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休闲度假市场达到了一种临界点,第二反映了旅游行业对这个市场有充足的结识,都在积极研究和把握机遇。结合这个状况,一方面需要辨析休闲与度假这两个概念。休闲和度假

2、始终被放在一起提及,其实不是同一种概念。休闲,简朴地说,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运用方式,闲是闲暇时间,休是运用闲暇时间的方式,综合起来就是休闲。可是仔细分析,不完全是这样。应当说我们历来均有“闲”,农业社会里,农村半年忙、半年闲,但是这种“闲”不是目前所说的“休闲”。本文要谈的休闲,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之下的休闲,中国既有状况已经涉及了某些休闲的元素。 从休闲方式看,休闲大体有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涉及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涉及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休闲是一种泛化的概念,其方式多种多样。而度假则不同,度假是休闲的一种主导方式,休闲是种概念,度假是属概念。如果把两者

3、并列,在某些方面会产生误区。例如 “农家乐”的定位问题,“农家乐”严格的说是一种休闲方式,而不完全是度假方式,把“农家乐”视为一种度假方式,事实上是定位的错误,这种错误有时会导致某些对项目定位的错误和投资失误。因此要注意辨析休闲与度假的区别。尚有一类叫做悲观休闲,即睡大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甚至是诸多人目前的重要休闲方式。我们需要倡导积极的休闲方式,尽量弱化悲观的休闲方式,只有这样,才也许把度假产业哺育起来。 从时间长短角度看,闲有三类。一类叫做大闲,时间比较长一点,其概念是贯彻之后的带薪休假制度。一类叫做中闲,基本上是目前黄金周的概念。第三种是小闲,大周末。度假相应的重要

4、是中闲和大闲,但是目前度假旅游的供应重要相应的是周末游的市场,这就意味着目前的度假产品还没有达到相应层次和水平,其中有一种对市场的基本判断问题。 明确了这些概念,就能研究具体的项目应当相应什么样的市场。如北京周边的旅游,初看仿佛是大闲、中闲、小闲三类市场都相应,但严格地说,目前相应的只是中闲和小闲。例如某人有半个月的时间,一般不会在北京郊区休假,作为北京人,一定出去休闲,甚至去国外。这就意味着实际相应的度假市场没有被足够注重和较好开发。这不仅是由于市场需求心理或者需求偏好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北京目前没有真正适应长假市场的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北京郊区相应小闲的产品目前已有些过剩,但是相应大闲和中

5、闲的产品局限性。这就意味着虽然人们关注也在积极发展休闲度假产业,但是目前已经产生了诸多构造性的问题。 有关休闲,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叫休闲?人之初,性本玩”。朱厚泽先生也说过一句话,“古人总是讲玩物丧志,目前要研究休闲,需把这句话翻新,叫做在玩物中壮志,在休闲中新生”。世界休闲组织的秘书长说:“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选择”。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研究休闲市场,研究更大的适应性,在休闲市场里集中研究度假,把度假当作核心资源、核心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但是需要把广泛的外延和核心衔接好,否则会出问题。其中一种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定位不清晰,诸多产品的定位也没有弄清晰。一种规模大、多

6、层次、有特点的市场,相应不上;多数相应的都是中低端市场,特别是低端市场,并且环绕着低端市场产生的竞争有也许向恶性竞争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隐忧,也需要研究。 进一步说,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第一是有规模,第二要形成合理的分工,两者缺一不可。某些地方目前休闲度假的产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分工体系还没有,这个分工体系是从两个方面看,一种方面是主题性的分工,另一种方面是档次性的分工,这两个分工目前已有雏形,但是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背景 1、收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是一种历史性的突破。按照国际经验,人均超过1000美元,正是一种国

7、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但重要是观光性的需求。休闲需求急剧增长的门槛是人均达到美元,那时候就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美元的时候,度假需求才会普遍产生。因此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只是一种观光需求全面膨胀的时期,刚刚超越这个临界点。但是为什么在现实感受中,休闲度假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呢?重要因素有两个,一种因素是地区间差别很大,全国人均1000美元,北京已经超过500美元,上海已达到5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越过休闲的临界点,逼近度假的门槛,其中有些地方已经超越了度假门槛。因此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度假需求已经产生,可是就全国普遍而言,并非如此。度假需求的产生就意味

8、着产生了一类新的市场需求,必须提供一套新的产品。 、假日构造及调节 国内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制;1999年国务院重新调节了假日构造,增长了两天的假期,迅速形成三个黄金周。从199年到目前,已经历了个黄金周。除了去年由于ARS影响,五一长假取消之外,黄金周旅游是一次一种小台阶,一年一种大台阶。在黄金周旅游问题上,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各级旅游局、实业界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觉得目前假日过度集中,形成高峰性需求,但很难用这个需求来配备资源。如果用高峰需求配备资源,就意味着在低谷时期,或者在平常状态,要导致巨大的挥霍;如果不这样,就会产生此外一种现象,高峰期质量下降。高峰期质量下降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9、也是一种深层次的规律,高峰期维持高质量是绝不也许的,维持高价格倒是也许的。因此就形成了旅游市场一种比较大的反差,黄金周客人集中出行,对质量有很高的预期,但是实业界达不到,而价格有时却有所提高,客人投诉增长。 针对这个问题,诸多人提出再延长假日的建议,作为一种发展中大国来说,这样的规定是不现实的。目前中国法定假日1天,在全世界范畴内基本算是中上水平,固然欧洲某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北欧的某些国家,法定假日更多某些,例如有的国家已经明确一周小时的工作制。但香港、澳门、台湾,在三年此前还是五天半工作制,这两年才调节成五天工作制,人家已经是一万到两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假日总量不能增长,但目前的双休日有

10、一种问题,两天时间,只为了做家务,时间长了;如果去休闲度假,又太短了。因此在假日构造方面可以考虑加以调节,这种调节可以哺育一种新的市场,并且哺育一种新的消费意识。有些方案可以进一步探讨。例如我曾经提出隔周双休的设想,这一种星期休一天,下一种星期休两天,按照法定假日,每月可以挪出两天来,一种季度集中休一次,形成一种黄金周,这样全年可以形成七个黄金周。如果按照这个制度,假日的总量没有增长,但是构造做了调节。这个调节对于哺育休闲度假市场有巨大的作用,操作上也不复杂,因此到目前我还觉得隔周双休制是一种好制度。类似这样的问题值得研究,一种是假日总量的问题,一种是构造调节的问题,此外尚有一种带薪休假制度的

11、问题。从目前来看,假日总量已经形成,并且时间不少,这也是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背景。 3、市场需求 目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在近几年之内不仅可以预期,并且已经在实际经营中深刻地体验到它的持续性。一是已经产生了现实需求,二是总会有新的消费人群不断产生,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断成长,逐渐具有了休闲度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第三个方面,农村的休闲度假需求会逐渐产生。目前研究休闲度假事实上还是研究三四亿城里人,农村市场还只是潜在的,或者说农民目前介入旅游只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介入,如果说到一定期候,九亿农村人不仅是生产者,同步也是消费者,

12、这个市场就不可限量。有这样一种不断产生、不断更新、不断哺育的消费人群,这个市场需求是无限的。 4、旅游者的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的不断成熟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中国旅游发展2年,国内旅游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长,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初期的旅游者是穷旅游,追求的只是多看,其他不讲究。那时候一种典型的现象,到了某个地方,导游小旗一挥,人们排着队照相,拍完照,小旗子又一挥,上了车。除了照片,旅游者不懂得自己到过些什么地方,每个地方风景如何,由于无暇欣赏,形成急匆匆、半军事化、拉练式的观光旅游。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逐渐裁减,旅游者经

13、验越来越多,规定比较进一步的体验,追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因此就从初期简朴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两年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从五一开始兴起,暑期产生热潮,十一达到兴旺。这样的市场现象表白,沿海发达地区休闲度假需求已经普遍产生,这也是由于旅游者的成熟而逐渐使消费需求升级。 以上四个因素构成了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总体背景,它事实上预示着旅游发展的前景,这个前景是无限的,这个市场是无穷的。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每一种很小的百分点里都涉及着一种巨大的绝对量,这个绝对量,就是我们的市场。 二、休闲度假市场的发育 1、 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国家旅游局从19年就开始研究,如何从单一的

14、观光旅游模式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模式,当时选用的重点是旅游度假,具体的方式就是哺育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19年国务院下发了8号文献,有关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若干问题的告知,出台了八条政策来支持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文献下发后来,国务院又批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到目前已经,总体来说都不抱负。一是做的比较好的,一南一北,大连的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南的三亚国家旅游度假区。二是功能转换,山东青岛的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目前和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科技开发区,几区合一,事实上已经脱离了旅游度假的概念。广州南湖、福建武夷山、杭州之江等基本上变成了都市中心的房地产区。三是形成观光区,如无锡的马山。四是调节

15、,广西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一开始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模式,成果不仅项目自身失败,并且破坏了资源,因此目前又开始广西银滩的二期开发,目前的模式才是旅游度假区的模式。福建的湄州岛没有开发起来。 当时的规定是,以外资建设为主,以外国人度假为主,以创汇为主,因此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并且明确了度假区的三个要素,第一种要素是高尔夫球场,第二个要素是中心酒店,第三个要素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应当说当时筹划得比较完整,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一种基本因素是,当时的市场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事实上当时总体的想法是在中国哺育出一套休闲度假的产品,重要相应外国人。那时候也在某些国家做了比较密集的有

16、关休闲度假的调研,看到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因此想“依葫芦画瓢”,自己哺育建设一批。但由于市场基本局限性,条件不够成熟,迄今为止,中国的休闲度假产品在国际上基本还没有品牌。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批复之后,在全国掀起一片热潮,各个地方都纷纷按照这个模式,建立省级旅游度假区,市级旅游度假区,甚至有的县也开始搞县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最多时达到2多种,市县两级没有记录,数量会更大。但目前看来,成熟的不多,真正做到位的也不多。 但这几年市场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拉动下,国内的休闲度假需求产生,有某些好的大的项目也在产生。例如天津的宝砥县,投资5亿建了一种温泉城,其中有一种温泉度假村,这个度假村投资量大体是两个亿,可以说达到了国际水平。但由于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方案里有不合理之处,可是像这样的规模和气派,的确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再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