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3645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内阅读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这段话是按照_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2)这段话从_、_两方面来

2、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_、_和_。(4)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的大潮是_。【答案】 (1)A(2)形状;声音(3)白线;水墙;战马(4)天下奇观【解析】【分析】(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是从远处县描写。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次写到了近处,所以判断是从远到近来描写。(2)是从形状和声音来描写。(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

3、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主要是介绍把浪潮比做什。(4)作者开门见山就写了钱塘江是天下奇观,既然结尾和开头相互照应,那么结尾同样也是写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点评】这篇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所有的题目都离不开文章,从里面都可以找到答案。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女娲补天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仗。共工失败了,他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撞到了不周山。这下可闯了大祸,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柱子一倒,天塌地陷,日月星辰向西移去,大地裂开了,山林大火昼夜燃烧,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地上一片海洋。各种猛兽出来残害人类。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女娲是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女

4、遭受这样的苦难,她心痛极了,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女娲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的石子,支起一口大锅,架起一堆火,把这些石子熔成胶糊状的液体。她把这些沸腾的液体填补在天空的缺口上。不知烧了多少天的火,炼了多少石子,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终于,天补好了。 女娲还担心天补得不结实,又杀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用它的脚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这样,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停歇:_支撑:_恼羞成怒: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伤害_ 承受_破损_ 牢固_(3)女娲的志向是什么?(4)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答案】 (1)停止补天。;顶天。;指

5、共工因战败而羞恼、发怒。(2)损害;承担;损坏;坚固(3)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4)女娲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的石子,支起一口大锅,架起一堆火,把这些石子熔成胶糊状的液体。她把这些沸腾的液体填补在天空的缺口上。不知烧了多少天的火,炼了多少石子,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女娲还担心天补得不结实,又杀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用它的脚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停歇:停止补天。支撑:顶天。恼羞成怒:指共工因战败而羞恼、发怒。(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

6、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伤害损害、承受承担、破损损坏、牢固坚固(3)此题带着问题从第自然段中搜索答案即可。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4)本题主要考查对从文中从搜索答案的能力。依据自然段搜索答案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本题主要考查对从文中从搜索答案的能力。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的更快乐。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

7、,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1)啪嗒啪嗒(仿写拟声词): _、_、_ (2)这段话从_、_ 、_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_的情境。 (3)如果你见到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 【答案】 (1)滴答滴答;哗啦哗啦;淅沥淅沥(2)动作;神态;语言;慌乱(3)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仿写能力, 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

8、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 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作答。 (2)本题考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考查,我们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结合每种描写方法的特点阅读课文。 (3)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滴答滴答、哗啦哗啦、淅沥淅沥 (2)动作、神态、语言、慌乱 (3) 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各类结构词语的积累,平时记忆词语时也要会对应分类记忆,效率高,也易掌握。 (2)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要多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熟能生巧

9、。 (3)本题是发散性思维锻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的高级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1)“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成语_来表示;“脚踏地”可以用成语_来表示。 (2)“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累”在句中的读音是_,在词语“积累”

10、中的读音是_。“倒”在句中的读音是_,在词语“倒车”中的读音是_。“精疲力竭”中的“竭”的意思是_,词语的意思是_,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3)“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句子把_比喻成_,写出了盘古的巨大。 以“晚霞”为内容写比喻句:_。(4)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重新排列一下。 盘古醒来,拿起斧头向黑暗劈过去,天地开始分化。盘古累的倒下,身体变成自然万物。天地一片混沌,盘古睡在其中。天地分开后,盘古站立期间,使得天地成形。正确的顺序是:_(5)读完这两段话,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答案】 (1)顶天立地;脚踏实地(2)li;li;do;do;尽;

11、精神、力气消耗已尽;疲惫不堪;有气无力(3)盘古;一根柱子;晚霞像一块喜庆的红绸子挂满了西边的天空。(4)(5)盘古,你真伟大,为了开天辟地,不辞劳苦,不怕牺牲,你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只要写出其一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

12、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顶天立地、脚踏实地 (2)li、li、do、do、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疲惫不堪;有气无力 (3)盘古;一根柱子;晚霞像一块喜庆的红绸子挂满了西边的天空。 (4) (5)盘古,你真伟大,为了

13、开天辟地,不辞劳苦,不怕牺牲,你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平时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为

14、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x j)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mng mng)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zhe zho)。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si si s)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科学家经过_研究,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1)写出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_次不同的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