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23640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1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答案】分析: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2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答案】分析: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性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结构。 3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答案】分析:血浆中的碘含量很低,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碘含量很高,因此碘以离子状态经主动运输进入其内。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答案】分析:红细胞从外界吸水膨胀,使红细胞破裂。 5酶的

2、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分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6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答案】分析:酶不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7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答案】分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8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答案】分析: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核膜上的核孔有选择地让蛋白质和RNA进出,而不是“自由”进出。渗透作用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典例1】(2013江苏高考)下图为研究

3、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

4、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与复原。(1)起始浓度应该是S1S2,渗透平衡时,压力平衡:S1的渗透压h的压强S2的渗透压,因此最终浓度大小关系还是S1S2。(2)成熟的植物细

5、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图中半透膜是物理性膜,没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3)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会存在液面差;KNO3溶液中的K、NO能够透过半透膜,不存在液面差。对照实验需要标号,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蒸馏水以保持细胞活性。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较大,植物细胞失水,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而KNO3溶液中的K、NO能够透过原生质层,则放在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保持质壁分离状态,放在KNO3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答案】(1)S1S2(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X标号蒸馏水质壁分离(4)

6、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1)解决此类问题需掌握两点知识:半透膜对物质的透过性:其中_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_分子不能透过。KNO3溶液的特性:KNO3电离出K和NO,能被细胞_吸收透过原生质层,使细胞液浓度增大。(2)依据图获得信息:h不能继续增大的原因是_。【答案】(1)提示:小大主动(2)提示:S1的渗透压h的压强S2的渗透压【总结提升】渗透装置成立的条件如图是演示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该装置要完成最后的渗透过程,使得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1)漏斗内外溶液要有浓度差,漏斗内的液体(图中2)浓度要高于漏斗外的液体(图中1)浓度;(2)封闭漏斗口的膜须是半透膜(

7、图中3)。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渗透装置中漏斗内的液面才会上升。另外装置高度差如果要保持,还需要一个隐含条件,漏斗内溶液的溶质分子要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物质的运输方式【典例2】(2014课标)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

8、0.5 molL1之间【解析】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9、答案】D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内部因素:生物膜上_。(2)外部因素:由于主动运输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凡是影响_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如图为环境因素影响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示意图。分析三图如下:分析图甲可知:A点时,_为离子吸收提供能量,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增多,_加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速率加快,BC段限制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分析图乙可知:_主要通过影响_,从而影响离子的吸收速率。分析图丙可知:AB段,_未饱和,随离子浓度增大,离子吸收速率加快;BC段,限制因素主要是_;CD段,离子浓度过高,根细胞_,影响了根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离子吸收速率下降。【答案】(1

10、)提示: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2)提示:细胞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载体蛋白数量温度或pH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载体蛋白载体蛋白的数量渗透失水【总结提升】物质运输方式比较酶活性曲线分析【典例3】(2014开封模拟)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解析】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a时尽管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H2O2不稳定,在无H2O2酶时,H2O2仍然能分解产生O2;温度降低也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动,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增加H2O2的量,e点上移,d点右移。【答案】C(1)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甲图中b点的含义是_。乙图中e点的含义是_,该点的值与_有关。(2)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辨析。概念辨析:酶的活性指_;酶促反应速率指_。两者之间的差别:【答案】(1)提示:最适pHH2O2分解产生的O2的最大值反应底物的量(2)提示: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单位时间内反应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