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23154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岩石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岩石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岩石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岩石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石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学复习重点(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石学复习重点岩浆岩部分1. 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 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1)岩浆的概念:是地球内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 分的熔融体(2)岩浆的成分: 主要成分O, Si, Al, Fe, Mg, Ca, K, Na, Mn, P 挥发份H2O, CO2, SO2, O2, N2, H2,其中水60-90%挥发份的作用:A. 降低粘度,使得岩浆易于流动B. 可以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结晶时间,甚至结晶出含有挥发份的矿物(3)不同成分岩

2、浆的温度范围:一般温度范围:600-1200 C;不同深度一一火山口愈 深,愈高温;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 基性岩浆:1000-1200 C 中性岩浆:900-1000 C 酸性岩浆:600-700 C(4)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 成分(氧化物)一一SiO2,Al2O3增加,粘度增加 温度-增加可降低粘度 挥发份-含量高,降低粘度2. 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种属、副矿物), 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1)按含量划分: 主要矿物一一含量多,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 次要矿物一一含量较少,15%,是划分种属依据 副矿物一一

3、很少,1%,对岩石定名不起作用,如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2)按成分和颜色划分: 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高,不含FeO和MgO;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 铁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高,SiO2含量低;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3)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3. 岩浆岩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的范围、硅铝矿物、铁 镁矿物、颜色、色率、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见表1-1)4.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见图1-1)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1)结构:岩石的组成部分(

4、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 对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2)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6.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1)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2)按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10 mm、粗粒结构5 mm、中粒结构5-2 mm、细粒结构2-0.2 mm、微粒结构0.2 mm),隐晶质结构(3)按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 似斑状结构(斑晶+显晶质)(4)按矿物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

5、系: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 结构、嵌晶结构7. 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 枕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8. 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1)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 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2)侵入岩的产状: 整合:岩床、岩盆、岩穹 不整合:I岩基:大规模出现于造山带中,面积一般100km2,形态为圆形或长条形,平行造山带 分布II岩株:面积一般100 km2III岩脉:

6、W岩墙:(3)火山岩的产状: 中心式喷发:碎屑锥、熔岩锥(盾火山、熔岩流、熔岩瀑布、岩穹)、混合锥(层火 山) 裂隙式喷发: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被、熔岩瀑布 熔透式喷发:9. 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1)岩浆岩的相的概念: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 构、构造、产状等(2)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 深度:浅成相、深成相(见表1-2) 平面: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3)火山岩的相划分: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 积相(见表1-3)10. 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4)11. 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

7、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 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1)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细 小的颗粒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似斑状结 构是指基质为显晶质(2)斑岩和玢岩:“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和次火山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斑 岩”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对于火山熔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不使用“斑岩”和“玢岩”的名称12. 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表1-4,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

8、, 科马提岩具有典型的鬣刺结构)(1)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SiO245 %,属于硅酸不饱和岩石;(K2O+Na2O)1%, CaO+Al2O3也很少;富含FeO,MgO。 矿物成分: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Ol, Py, Am;长石:不含或很少,10%;若铁镁矿 物含量90%叫超镁铁岩 色率一般70,颜色很深,比重较大,产出少 重要结构:I堆晶结构一一在粗大的、相互连接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之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 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堆晶矿物可以是铬铁矿、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2)金伯利岩:1870年首次发现于南非阿扎尼亚的金伯利城而得名,是金刚石的母岩(3)科马提岩:具鬣刺结构。橄榄石和辉石的

9、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 质中,似鬣刺草(澳大利亚的一种草名),鬣是马颈上的长毛。鬣刺结构成因是熔浆快速冷 却,长出了骸晶(4)苦橄岩:相当于橄榄岩的喷出岩,富g13. 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1-4),特征包括化学成分,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1)侵入岩:1)辉长岩: 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一一辉长结构辉长结构一一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 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Pl/Py) 矿物成分:I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pl+py) (1:1)

10、基性斜长石通常为An50的拉长石(50-70号)、培长石(70-90号)一一多呈厚板状,有清晰的双晶纹辉石多呈半自形-他形晶粒,可被绿泥石、角闪石交代II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III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矿物次生变化:辉石一一蚀变为变为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大类)斜长石一一蚀变为钠长石、绿帘石等矿物集合体(淡黄色或绿色),若都蚀变,则岩石 光泽变暗淡2)辉绿岩: 颜色:暗绿色,黑色 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pl+py为主(比例约1:1),可呈斑晶,可含有Ol,Or(正长 石 Q 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辉绿结构一一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

11、的斜 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斑状结构称为辉绿玢岩,斑晶为pl和py 蚀变特征:斜长石一一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辉石角闪石,绿泥石(2)喷出岩:1)玄武岩: 颜色: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 矿物成分:主要矿物Pl + Py次要矿物Ol, Am, Bi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 结构:I岩石的结构: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晶:Pl,Py,Ol (Ol常变为红色伊丁石)基质:隐晶质,肉眼无法鉴别II基质的结构粗玄(间粒)结构一一长板状Pl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Py和磁铁矿小颗粒 间隐结构:密集的Pl中

12、充填玻璃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过渡类型,Pl三角形孔隙充填Py,磁铁矿和玻璃玻璃质结构:全是玻璃 构造:I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I枕状构造:海水冷却,有内部结构m柱状节理:4,5, 6,7边形14. 中性岩类闪长岩一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15. 中性岩类正长岩一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16. 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17. 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1)凡是Q20,主要由Q+Or+PlN85%,都被统称为花岗岩类。(2)主要特征:1)颜色: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2)结构构造:粗、中、细粒都有,块状、斑

13、杂、球状构造3)矿物成分:主要矿物:Q+Or+酸性Pl,Q+Or+酸性Pl=85 %,An=10-35,为更长石,更-中斜长石,Or : Pl = 2: 1,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或灰白,灰色次要矿物:Bi, Am,少量Py,三者之和 15 %副矿物:种类多,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18.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1)原生岩浆: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2)次生岩浆: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19. 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1)原生岩浆形成之后,在其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浆本身的分异或与围岩的相互 作用,或

14、不同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使最初一种成分的岩浆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岩浆岩。(2)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 同成分岩浆的过程。包括: 岩浆分异作用:指在结晶之前,液态时发生的分异作用。包括:I熔离作用一一P,T变化,分离出2种不混溶的岩浆,如条带构造;II扩散作用一一温度梯度导致不同组分的迁移;m气运作用一一挥发分位于上部,向上运移,形成上部出现伟晶岩。 分离结晶作用:一些矿物先结晶,导致残余岩浆成分变化,使岩浆向富硅、富碱的方 向发展。包括:I重力分异作用一一先结晶、比重大,到底部,如四川力马河;I流动分异作用一一岩浆流动中,先结晶的会因摩擦力而滞留

15、;mi压滤作用一一岩浆演化的晚期,晶体之间的残余岩浆被挤压而迁移。(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依据同化混染 作用完全与否,分为: 同化作用一一完全 混染作用一一不完全(4)岩浆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确定的比例混合,产生一 系列过渡类型的岩浆和岩浆岩。图1-1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表1-2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形成深 度温度压力和冷却压力矿物成分 特征绪构构造 特征岩触质用 国接变作岩体产 状其它特征及 有关歹产浅成相0. 5温度较有时有高细越-很接触多为碧不含火山碎3km高,压 力较 小,冷 却校 快,# 发分易 于散失温矿物, 高温双锥 状石英,透长石程结构, 有时为隐 晶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