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23153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一.偏差行为的定义偏差行为,顾名思义,指偏畸、不正常的行为,与不良适应行为 (或称适应欠佳行为)、问题行为或反社会或非社会行为等同时被通 称使用。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曾给予以简单的注释:“显著有异加有 害,即是偏差行为。”因此,所谓偏差行为似可解释为“显著异于常 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吴武典,1985)适应良好的个体,通常能合乎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一)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有较明确的自我概念。(三)有满意的心理效应。(四)有健康的身体。(五)智能成熟、情绪成熟、道德成熟、社会行为成熟。(六)能够接受现实。而不良适应,意指与上述标准相悖

2、者,包括行为上的敌意、破坏、 违规、攻击、不服从等问题;性格上的焦虑、忧郁、攻击、依赖等特 征,及带来的罪恶感、畏惧、紧张、逃避、深自刻责等问题和其他不 成熟的行为。因此,偏差行为可涵盖情绪障碍、性格异常、行为异常 或由身体、智能等因素而衍生的不良适应行为。二偏差行为的分类对偏差行为,尚无一致通用的分类系统,一般是归为反社会行为 或非社会行为。杨国枢教授将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三组:第一组是 逃避性的问题行为,如偷窃、吸食药物等。第二组是违抗性的问题行 为,如攻击、违规等。第三组是情绪性问题行为,如痴心妄想、忧郁 等。徐澄清教授根据多年处理儿童偏畸行为的临床经验,将适应欠佳 行为分为六类:(1)

3、外向性问题行为;(2)内向性问题行为;(3) 焦急症侯群;(4)偏畸的习癖;(5)学业生活上的问题;(6)精神 病行为偏畸。吴武典教授(1985)从辅导的观点出发,也作了大抵相同的分类:(一)外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违规犯过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包括:逃学、逃家、不合作、反抗、不守规律、撒谎偷窃、打架、破 坏、捣乱、伤害等。(二)内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情绪困扰或非社会行为。包括: 畏缩、消极、不合作、过分依赖、作白日梦,焦虑反应、自虐、自杀 行为等。(三)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理想,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往往兼 具情绪上的困扰或行为上的问题。包括:考试作弊、不做功课、粗心 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低成就等。(四)偏畸行为:或谓之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的不健全有关。 包括:吸允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偏食、尿床、烟瘾、酒 瘾、药癖、性不良适应等。(五)焦虑症侯群:由过度焦虑引发而来,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症 状或强迫性行为,通常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如:紧张、 发抖、呕吐、恶心、心胸不适、全身无力及过度焦虑引起强迫性思考、 强迫性动作、歇斯底里等。(六)精神病症候:其行为明显地脱离现实,属于严重的心理病 态,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