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230770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学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目标和特点,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目标和特点、存在问题、发展课余训练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科学有序地开展,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力度,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深化中小学课余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中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是基础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选

2、拔体育的后备人才,是学生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并不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但我国现行的学制、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 课余体育训练 存在问题 对策现代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的较量,而中小学是培养强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训练基地,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对未来实现和保持竞技体育强国起着长期的、全局性的作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纵观世界体育强国,无一不把中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作为重点来抓,这已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趋向.近几年,我国中小

3、学的课余体育训练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传统项目开办以来,向国家、省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学院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贡献,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然而必须看到,课余训练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训练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特别是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少人存在着重智轻体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挫伤训练的积极性.本文试对当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作剖析,并探索解决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一、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和特点1.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1.1.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体是

4、学生,为了使其身心全面发展,应该加强身体训练,促进其身体正常发展,提高生理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同时注意培养学校的体育运动骨干并为参加高一级别的竞技比赛准备坚实的后备力量。保证做到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输送后备力量,提高群体骨干;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1.1.2重视学生平时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课的学习。由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活动特点,不可避免地在学习上、精力上会对文化课的学习以及其他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及时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从而取得共同进步,达到学校体育业余训练教育的根本目标。二、学校课余体育训

5、练的特点2.1学校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同普通训练过程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其共性表现为训练内容具有专门性、训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承担运动负荷的极限性、运动竞赛成绩的表现性。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而最终的结果都是要使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发挥最佳的运动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2.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自身特点首先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具有业余性。因为是学生在课业之外进行的训练,是以学期和学年来进行的,同时也是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的。要求运动员在课内学好文化课,并上好体育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外完成训练任务,

6、所以较之一般的运动训练还有存在差异的。2.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基础性。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所以要求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包括身体上,技术上,战术和思想上的,还要注重思想和心理上的培养。三、目前中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1轻培养输送,重比赛名次中小学时期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少数人注重本校在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系统训练和培养输送.具体表现在,选才时注意运动成绩,大量的早熟运动员虽然比赛成绩相对较好,但是输送率低.在训练过程中

7、忽视了基础训练,向成年化发展,使训练缺乏系统性,未能发挥学校课余训练的作用。 3.2追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有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课余训练不够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拖了升学的后腿,不愿开展课余训练,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影响学习,旧的功课不巩固,新的功课无法补,同时补课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积极性。3.3家长不支持,造成业余体校生源不足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明星,但又不愿让子女从事体育运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固然不想进行课余训练,有体育专长的学生也怕受到家长的责难.更怕万一体育出不了成绩,又

8、没学到文化,吃亏的是自己.有些家长把子女送到业余体校,目的仅仅是增强健康,增强体质,而并不希望有所建树,只有那些认为自己子女不是学习的料,文化课较差,又顽皮的家长才将子女送到训练队,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上有所成就.这些现象,造成业余体校生源的不足。3.4教师年轻化,训练经验不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迎合评估的要求,各级中小学都把引进高学历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又成为新的问题,加上老教师呈阶段性的退休,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指点下,青年教师缺乏课余训练和比赛经验,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竞技成绩的

9、提高和队伍的发展。3.5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职业素质不高体育教师缺少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职业素质不高,训练不同程度的存在不科学、无大纲、随意性明显、不系统,有的老师还身兼数职,对训练听之任之,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3.6竞赛问题体育竞赛是推动体育发展的一个杠杆,促进学校间的交流与沟通,检验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情况和水平,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体育竞赛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少数尖子运动员重复参加各类比赛,疲于应付,影响学习,遭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二是为取得好成绩,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谎报年龄,严重影响了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质量,挫伤了一些学校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四

10、、进一步发展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4.1端正指导思想,建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制度首先要解决好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问题,建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制度.学校应把体育课余训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努力克服短期行为,把追求比赛名次,为学校争夺锦标转移到向上输送人才,争作贡献上来。4.2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首先应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把运动员的课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计划之内,定期检查,特别是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让其补课.有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要经常深入课堂、检查运动队的

11、作业,定期召开运动队领导组会议,听取情况,及时处理.外出比赛和假期集训期间安排一定时间补上文化课。4.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4.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和训练水平是搞好课余训练的关键.为此,要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领导要从战略眼光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进行进修和补课.特别是对一些尚未具备学历条件的年轻教练员,应有计划地送他们进修,短训,组织参观、学习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4.3.2各级组织要关心带队教师的疾苦,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和补贴,职称评定要与工作成绩挂钩.对多年来在课余训练中做出了较大或突出贡献

12、者,应关心他们政治上的进步要求,积极、慎重地发展其入党;扩大带队教师在评定先进中的比例,以此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扩大政治影响和知名度.为广大教练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4.3.3通过交流与学习,弥补教练员经验不足的问题,除了派体育老师参加各种教练员培训班、专家授课班、优秀教练员经验交流活动之外,当地教委相关部门还应定期组织年轻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考核,使学校体育老师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竞技体育发展状况,交流课余训练经验,探讨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考核促进教育部门对当地体育发展情况的了解,寻找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为提高当地的体育水平和竞技成绩提供依据。其次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现

13、代运动训练实践证明,次数多、强度大的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此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训练中应使大、中、小负荷相结合,有节奏地交替进行。4.3.4要做到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中学运动员由于小学的训练不够具体、全面,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的教练员急于出成绩,一味地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从而忽视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运动员短期成绩虽略有上升,却难以有更大的提高。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内容、手段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并为提高专项成绩打基础后者是为了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训练时若将二者结合起来,互补不足,则有利于运动成绩的

14、提高。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常规的科学训练方法包括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游戏法、比赛法等。平时训练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特点和先进科学的训练理论,并运用高强度、大密度、短周期的训练方法、采取最佳的营养和恢复手段搞好学校的课余训练。4.4严肃竞赛纪律,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严肃竞赛纪律,发现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谎报年龄的各种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进行处罚。国家体育局应建立竞赛监督机制制定相关处罚条例,对各级体育竞赛进行随机抽查,对违反规定的有关部门进行警告和批评教育,对篡改成绩或名次,情节严重的给与停顿处理的处罚,严惩体育竞赛中的不良行为,缔造体育竞赛的良性发展。4.5增加

15、课余训练的经费投入课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一要改变筹资观念,并将训练经费单列划拨学校,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积极筹集资金,改善训练条件、保证课余训练持续、稳步的发展。4.6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生长期,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波动大、意志力自信心不稳定,这些都抑制肌体潜力的发挥。运动员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不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心理训练就是要集中精神稳定情绪、树立信心,适应比赛的各种环境产生的心理压力和一般心理品质的发展。平时多进行心理训练,如长跑项目的战术、意志训练;跳高项目的自信心自控训练等。具备良好的

16、心理素质才能在比赛中保持镇定平稳的情绪,正常发挥水平。身体素质训练是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多年来教练员总过多将精力集中在对训练方法、负荷、强度、密度及训练的内容上,没有解决好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矛盾,另外,学校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名次,提高声誉,会给教练员下达指标,有的教练员为了完成指标,从而忽视了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综上所述课余训练的发展关系到百万学生的前程,同时,它更肩负着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重任,课余训练任重道远。在制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面要立足长远。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可制定多年训练计划,主要目的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一个总目标,我们在重大比赛期间,可依据多年训练计划,制定年度训练计划。为了保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重视是非常关键的。 同时应坚持长期系统不间断训练。从小抓起与中学、大学对口衔接形成一条龙。保证训练的连接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培养高水平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