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作业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230433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概论》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学概论》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学概论》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学概论》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学概论》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概论》作业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概论》作业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概论作业题学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0.5分,共30分)1、气的运动,称为:A、气化 B、气行 C、气机 D、气运 E、气散2、“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气的学说来阐释:A、人体的生理现象B、人体的病理现象C、人体生命的运动性D、人体生命的物质性E、人体生命的功能性3、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交感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D、

2、体表 E、四肢外侧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D、平衡的 E、恒定的7、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8、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交感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10、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A、阴阳对立

3、 B、阴阳依存 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E、阴平阳秘1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那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中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E、火心、苦、南12、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症是:A、肺虚脾弱 B、心肾不交 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 E、肝火犯肺13、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 D、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E、脾虚生痰壅阻于肺14、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A、木生火 B、水生木 C、土生金D、火生土 E、金生水 15、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 B、肺 C、脾 D、肾 E、胆16、根据五行的相

4、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 B、肺 C、脾 D、肝 E、膀胱17、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是:A、脾 B、胃 C、肠 D、胆 E、三焦18、“泻而不藏”,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肾 E、肝19、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A、六腑 B、五脏 C、奇恒之腑 D、脑 E、髓20、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的生理功能所主:A、呼吸运动B、宗气的生成C、皮毛的润泽D、水液的吸收E、宣发卫气21、肺开窍于:A、口 B、舌 C、鼻 D、目 E、耳22、()主决断、勇怯:A、心 B、肝 C、脾 D、胆 E、胃23、()其华在爪:A、肝 B、肺 C、肾 D、心 E、

5、脾24、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D、统管全身血液E、调节血量25、“主运化”的脏腑是:A、胃 B、小肠 C、大肠 D、脾 E、肺26、称为“水谷之海”的是:A、胃 B、脾 C、肾 D、三焦 E、小肠27、()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A、骨 B、胆 C、胃 D、小肠 E、大肠28、肾对水液的作用是:A、主水 B、运化水液 C、统摄水液D、宣发水液 E、通调水道29、肾开窍于:A、口 B、舌 C、鼻 D、目 E、耳30、心对血液的作用是:A、贮藏血液B、运行血液C、统摄血液D、转载血液E、转化血液31、心在精神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是:A、藏神

6、B、藏魂 C、藏魄 D、藏意 E、藏志32、()在窍为舌:A、肾 B、肝 C、心 D、肺 E、脾33、泌别清浊是()的生理功能:A、心 B、肝 C、小肠 D、肺 E、大肠34、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 B、髓 C、骨 D、胆 E、小肠35、主要体现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是: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C、生成宗气和调畅气机D、生成宗气以助心行血E、呼出浊气36、多在午后及夜间出现,伴见颧红、骨蒸、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其辨证属于:A、壮热 B、阳明潮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E、微热37、脉象表现为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其脉为:A、浮脉 B、沉脉 C、迟脉 D、数脉 E、虚脉38、上走

7、息道而下注气街之气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39、“气机”指的是:A、气的运动 B、气的变化 C、气的生化D、气的功能 E、气化的机理40、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41、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4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A、滋润 B、推动 C、气化 D、固摄 E、温煦43、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A、营气 B、中气 C、宗气 D、卫气 E、脾气4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

8、功能: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D、温煦作用 E、濡养作用45、润泽脑髓和滑利骨节的主要是:A、精 B、血 C、津 D、液 E、气46、用补气法治疗出血,其主要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 B、血为气母 C、气血同源D、气能行血 E、血能载气47、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A、津能行血 B、津为血之载体 C、津血同源D、津能摄血 E、血能行津48、有“主液”作用的是:A、脾 B、胃 C、大肠 D、小肠 E、三焦49、与足太阳经起点相接的是:A、手少阴经 B、手太阳经 C、手阳明经 D、足少阴经 E、手太阴经50、与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相表里的经是:A、心包经 B、大肠经 C、小肠经

9、D、三焦经 E、心经51、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胃经之前是:A、肝经 B、大肠经 C、心包经 D、三焦经 E、小肠经52、经络系统的主干是:A、经脉 B、络脉 C、经筋 D、皮部 E、脏腑53、多挟湿泻为患的病邪是: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54、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湿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55、恐伤:A、心 B、肝 C、脾 D、肺 E、肾56、病机即:A、疾病发生的机理B、发病原理C、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D、疾病转归的机理E、疾病传变的机理57.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A、望色 B、诊舌 C、切脉 D、诊病 E、嗅气味58、下列哪

10、项不是得神的表现:A、目光精彩 B、神志清楚 C、颧赤如妆 D、形丰色荣 E、呼吸调匀59、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A、血腥味 B、尿味 C、腐臭味 D、尸臭味 E、烂苹果味60、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二、填空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_实则_。 2、五行的相生是:木生_,水生_,火生_,金生_。3、五行的特性,水曰_,木曰_。4、迟脉脉象表现 。5、弦脉脉象表现 。6、八纲就是表、里、寒、热、 、 、 、 。7、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以 , , 为特征。8、表寒证临床表现为

11、, ,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9、气滞证以 , 为辩证要点。10、血病常见的证候为 、 、 、 。11、心气虚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2、风热犯肺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3、风寒束肺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4、脾气虚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5、肝血虚证辩证要点为 、 、 与 共见。16、寒凝肝脉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7、热极生风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8、肾不纳气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19、肝脾不调证辩证要点为 及 共见。20、肝火犯肺证辩证要点为 、 与 共见。三、名词解释(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气2、阴阳3、阴阳交感4、阴阳对立制约5、阴阳互根互用6、五行7、相生8、相克9、相乘10、相侮11、藏象12、气机13、宗气14、元气15、血16、津液17、经络18、病机19、辩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