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22861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农业技术人员先进事迹 丹心一片献“三 农”殚精竭虑解民忧 记共产党员衢江区高级农艺师胡水泉 “干 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职 责。”在衢江农村,提起胡水泉,农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亲切 地称他为“专家朋友”。他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 带领衢江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裕之路。 敬事业重实干当好领头雁 “胡水泉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 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 对胡水泉,衢江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自1976 年从浙江农业大 学

2、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 过硬的业务能力。1993 年前,衢江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 2 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1993 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 5 名、职工 2 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 67 名,原创:.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队伍壮大后,他又 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 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 伍。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该 站自 1994

3、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 1992 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1992 年、1999年和20xx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 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3 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 进个人;1996 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 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 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20xx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 木虱。 20xx 年,胡水泉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 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 代,并发动桔农开展 科学防治,

4、 20xx 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绝迹。20xx 年 9 月20 日,在疫情调查时,胡水泉发现安仁、樟潭铁路沿线有 加拿大一枝黄花,马上向局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由于部署 周密、措施有力,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20xx 年 11 月,经省、市重大农 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现场检查验收,衢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 工作综合考核得分居全省首位,荣获20xx年度全省植物检疫防疫优秀 奖。 20xx 年,衢江区植检站又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农业植物有害生物 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衢江区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称,柑桔是衢 江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1999 年柑桔产量高达30 余万吨。

5、柑桔调 运检疫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正常年份调运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 抓好柑桔检疫工作,胡水泉通过长期摸索,在省内率先试行桔果调运 检疫责任制。该责任责任制试行后,即方便了柑桔运销户,又便于管 理,一时好评如潮,省内其他县、市、区纷纷仿效,省植检站也先后 两次在衢县召开现场会,对此方法予以推广。为方便桔农及运销户签 证,胡水泉又积极争取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实行联合办公、 现场签证,把办理柑桔调运签证点设在火车站和各乡镇的公路旁,并 坚持节假日值班,调运高峰实行昼夜值班。促进了衢江区的农村经济 和植检事业的发展。 农作物种子、水果、苗木的产地检疫是植检工作 的重要一环。为保证无病种苗供应给

6、农户,胡水泉带领大家在省内率 先开展了杂交制种基地、桔园的产地检疫工作。10余年来,对 2.48万 亩次杂交制种基地开展检疫,查出染疫基地123 亩次,及时作烧毁和 改用处理;产地检疫柑桔苗木2233.45万株,其中有疫情的1.13 万 株,全部作烧毁处理;产地检疫桔园面积 136.46 万亩次,查出有柑桔 溃疡病面积 2.47万亩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严格实施水稻种子 产地检疫工作,衢县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比全省推迟了6 年。 视农民为 亲友甘当孺子牛高家镇干部徐樟林从胡水泉分配到植检站就认识了 他。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年余来,胡水泉每年有半年多时间会出现在 田边,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哪里

7、发生过水稻细条病,哪里发生过 柑桔溃疡病,他比谁都清楚。他编印的农技术资料简单明了,通俗易 懂,村里用广播一念,不识字的农民都明白。农民每次看到他下乡 来,都会像看到财神爷似,欢呼着迎上前把他团团围住,争着向他请 教。“衢江有胡站长,是我们这些农民的福份啊!”谈起胡水泉,高 家镇郭家村粮农郭雪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xx年5月5日,胡水泉 正在浮石街道苏塘村一农户桔园搞生物农药防效试验时,突然接到郭 雪祥的电话,诉称其承包的178 亩早稻发生恶苗病,他当即奔赴现 场,指导该农户迅速采取拔除病株、喷西保克保护健株、移密补稀、 科学肥水管 1 2附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度工作总结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

8、度工作总结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度工作总结一年来,我中心始终围绕“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县为 契机,以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方向,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为工作重 点,集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切 实做好各种农作物病虫测报,重大病虫的监测与防控,以及水产养殖 的检疫工作,确保我县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汇报 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一)强化科技培训,促进科技兴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效 益、提升农民素质,今年以来继续强化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我中 心结合“新型农民及农技人员培训项目”、“XXXX县基层农技人员培 训项目”、“xx

9、xx县20xx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项目”和“广东省扶贫培训惠州基地农村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等项目的 实施,深入各镇、村及农业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今年共组织了 100 多场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学员 6000 多人次,发放各种科技宣传 资料20XX0多份。培训内容包括蔬菜、水稻、花生、甜玉米等主导品 种和主推技术。 例如我们结合龙华镇、柏塘镇、麻陂镇项目区农业 发展现状,在认真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业综 合开发科技推广计划。科技推广计划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区植保统防统 治示范区建设,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结合水稻三控栽培技 术、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

10、术的培训推广,完成相 关技术培训 10 期,培训 500 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 人。发放肥料、 种子、农药等物资,发放xxxx县农业综合开发培训教材、xxxx 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XXXX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 20xx 本,栽培技术及宣传单张5000多份,为各项目的顺利完成 提供必要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植水平。(二)积极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做好良种良法的试验、示 范推广工作,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步伐1、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做好宣传示范工作。今春伊始,积极与 XXXX 县农盛种业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合作,引进一批优良的水稻、甜玉米 和花生新品种分别在我县的麻陂、杨村、观音

11、阁、公庄、横河、柏 塘、长宁、龙华等镇设点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主要有水稻新品种:华航31、万金优20xx、恒丰优387、恒丰优 386、五山丝苗、七佛占、广籼粘3号、Y两优、粤农丝苗、博I优273 和合丰占;甜玉米新品种:新美甜、广甜2 号和药品糯;花生新品种:粤油45、汕油 65、汕油 188、汕油 199、汕油 52 和仲恺花10 号等。并规范上述新品种资料,向广大农 民朋友进行推介。2、落实良法推广,为良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落实水稻“三控” 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工作。据统计,今年开展水稻“三控”栽培技 术培训 8 期,培训 1000 多人次,发放各种实用栽培技术资料2500 多 份,接受

12、技术咨询 300 多人次。指导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做好水稻 “三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快该项技术的的推广进 度。重点在观音阁镇、公庄镇、泰美建立连片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示范种植基地,面积合共 3000 亩。在柏塘镇高桥村和黄埔村举行了甜 玉米(新美夏珍、先甜5 号)专用除草地膜良种栽培技术现场观摩 会,着重对此项技术进行了试验推广,为甜玉米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示 范效果。良种良法的覆盖推广,为继续促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 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农业强县具有深远意义。(三)着力推进沃土工程的实施,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民节本 增收1、着力推进沃土工程的实施,开展有机肥的

13、试验示范推广 联合 xxxx 县广大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在杨村镇安排开展了甜玉米增施有机 肥和实施秸秆还田措施的试验示范,连续两造直接将甜玉米秸秆通过 机器切断碎腐还田,全年推广面积达2 万多亩,促使土壤的各种有效 养分得到均衡的提高。通过抓沃土工程的实施,全年引导农民增施各 种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6万吨,施用面积141 万亩,其中积集施用农 家肥达 4.2万吨,施用面积9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8万吨,施用 面积 48万亩,另外推广稻草覆盖和各类秸秆还田15万亩。在项目区 大面积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 响,同时还可以增加耕地的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的投

14、入使用,提高了土壤健康素质以及农产品的安全系数,对农业生产有 一定的节本增收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1)按照“县有万亩示范区、镇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 点”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片18个,示 范面积达 3.6万亩。其中县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2个(分设在杨村 镇、泰美镇),建设16个面积各1000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镇、办 事处和罗浮山1 2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度工作总结第2页管委会各1 个。重点加强对示范区农户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并且在每个示范 区都有化验数据、肥料配方等记录。 据统计,全县完成测土配方施 肥土样采集50

15、0个,化验土壤样本500个,检测项目2500个,基本完 成了年度项目土样的采集、检测任务。为个性化施肥指导服务提供科 学依据。(2)着力改进施肥方式,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和应用,促 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在杨村镇建设了面积 达1万亩的示范区,推广使用配方肥使用面积达8000亩以上,编发了xxxx县测土配方施肥生产技术规程、xxxx县测土配方施肥指导 建议卡,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等活动8期 (次)以上,培训技术骨干150人次,培训农民500人次以上,派发 施肥建议卡1万多张,发放技术资料近10000份,配方施肥建议卡的 派发率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100

16、%。培育了100个种粮大户、50个 科技示范户,形成“专家进大户、大户帮小户、小户带农户”的示范 推广体系。 据统计,全县开展各类作物的田间试验14个,其中 “3414” 试验8个,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18个,示范户5000多 户,示范面积3.6万亩,带动推广应用面积达75万亩次,占全县农作 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水稻32万亩、甜玉米10万亩、花生6.5万 亩、蔬菜26.5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40万亩,施用配方肥0.8万 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 96%。 据专家测产验收结果显 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比常规施肥增产达 5%以上,化肥减少 10% 以上。水稻平均亩产达 501 公斤,比习惯施肥亩增产稻谷 38.7 公斤, 增产率 8.3,减少肥料施用量 2.32 公斤,每亩增收节支 49.2 元,示 范区总节本增效 49.2 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示范区大部分农 民都享受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所带来的实惠,辐射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