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22669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这样就把植树问题分成了三种情况,即:(1)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2)植树的棵数=间隔数;(3)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一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

2、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

3、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

4、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其一,上课前课件准备不充分,那就是我把学生估计过高,我以为只要学生弄懂了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之后,解决植树问题就应该没多大的问题了,但事实出乎我的预料,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全长和间距不会求段数,我以为这是学生早已经学过的而且经常用到的,所以没特别的引导,导致了学生无法下手。其二,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简单应用中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很仓促。其三,条理不够清晰,简直成了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参与面不广,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