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22669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九)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安庆二模)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学习西方经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用于刊登国外情况的期数占三分之一,故选A项;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故排除B项

2、;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排除C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排除D项。2(2019沧州高三联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B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材料“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说明政府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这就使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以保障和扩大,故选C项;我国

3、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改变,故排除A项;1984年以后,城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故排除B项;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故排除D项。3(2019武汉四月调研)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说明中美间的这种关系属于对外

4、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议的作法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体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故选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排除A项;这一事件不能作为突破计划经济的开端,故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4(2019潍坊一模)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19871988

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几个年头,“四个轮子”就是改革的扩展及深化,故选C项;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工业化,“实现”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乡镇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而非“解决了”,故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5(2019怀化一模)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

6、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A“土地细碎化”指的是把土地包产到户,进行分散经营,因而“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说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故选A项。6(2019泸州二模)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C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D工资改革逐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于1992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中的“完全”、C项中“全

7、面”是错误的,故B、C两项错误;材料“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说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表现,故D项正确。7(2019新乡二模)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1978年1985年1990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3 5459 01618 668518 942粮食产量(单位:万吨)30 47737 91144 62658 958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9827462120 487货物进口总额(单位:亿美元)10942353418 184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B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D经济体制改

8、革卓有成效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货物进出口总额都有了大幅度增长,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故选D项。819751986年中国国民收入与外贸进出口数据比较统计表项目年份国民收入 出口进口(单位:10亿元人民币)1975250.314.3014.741978301.016.7718.741980366.727.2429.141986779.0108.2149.86由上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逐步改变了对外经贸政策B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对外贸易发展日益失衡 D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A材料表明,19751986年,国民收入、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都在增长,这与19

9、78年后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实行灵活的对外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进出口贸易而不是农村经济,故排除B项; 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增长且幅度相差不大,故排除C项;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以后,故排除D项。9197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41万人,1988年约120.14万人,2012年约1 054.74万人。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需要B源于人口出生率的提高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D加速了社会老龄化进程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深圳作为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故选A项。10(2019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为了更全

10、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下图。能正确反映该图信息的一项是()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变化A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D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8%,在21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8%13%,20122013有一个直线上升,之后稍有回落,但比重仍在18%以上,这反映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应该是住房商品化的趋

11、势在加强,故选D项。11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的GDP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C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由材料可以得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因此D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出超还是入超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的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能体现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2(2019郴州一模)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

12、元)2011年1 1606005602012年1 1177723452013年1 1769022742014年1 1961 0291672015年1 2631 18083截至2016年11月1 1381 617479A.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B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A材料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对外直接投资额”都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呈现逐渐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变化,与对外贸易无关,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

13、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三年又八个半月。到明年,我国将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编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积极准备第二个五年计划。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材料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

14、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此次会议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何论断?指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9分)(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性因素。(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这两种分期方法的角度有何不同?(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角度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农村居民增长较快;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1992年为界的学者侧重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以2001年为界的学者侧重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此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主要集中于东北;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任答两点即可)论断: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2)历史信息: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农村居民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