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2255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2019-学年度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总结以及典例导析精品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页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 (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 (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2、 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 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4、指示剂的使用。 用量不能太多,常用 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

2、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 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指示剂的选择。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一一酚酞。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

3、、锥形瓶等。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2、准备过程。滴定管的使用:a. 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b. 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c. 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 “ 0以上2 mL 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d. 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 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

4、待测液润洗。要点诠释:(1)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润洗后,瓶内壁会附着一定量的待测液。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液体用水冲稀,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3)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否则装入的液体会被稀释,影响结果。3、实验步骤(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为例)。 滴定管的检漏。 洗涤:分别取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注意分析它们的结构),用清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和待测碱液各润洗 23次,润洗液必须从滴定管下端排出。 装液:向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液,赶走气泡,使液面刻度在“ 0刻度或“ 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录读数,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一定体积碱液到洗净的锥形瓶中。 滴定:

5、往锥形瓶中加入 2滴3滴酚酞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标准盐酸(先快后慢)。当滴定快到终点时应一滴一摇,若指示剂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视为已到终点。滴定时应左手控制 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如图),两眼注视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减少实验误差。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 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 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求出 要点三、中和滴定误差分析误差分析依据:c(B)c(B)V(B)V(A)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分析误差时应设 定c标、V待为不变值,将所有因素归结到V标上,凡使V标偏大的因素均使c待偏高,反之亦然。归纳起来

6、,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如下表所示 (以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 NaOH溶液为例):步骤操作c(NaOH)洗涤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偏咼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偏咼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取待测液的滴定管偏低锥形瓶洗净后瓶内还残留有蒸馏水无影响滴定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偏咼滴定过程中振荡有液滴溅出偏低滴定时有几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瓶壁上偏咼读数滴定前仰视读数或滴定后俯视读数偏低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偏咼要点诠释:读数误差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来理解和记忆。如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结果偏低;开 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结果偏高,如图。读数时使眼睛和液面凹面最低点及刻度线保持水平,读取与液面

7、凹面相切处的数据。 要点四、实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实验原理:在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反应,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 pH的影响不大。当反应接近反应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 mL)的碱或酸就会 引起溶液pH突变(如图所示),酸、碱的浓度不同,pH突变范围不同。要点诠释:酸碱反应曲线是以酸碱混合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 pH为纵坐标绘出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它描述了酸碱混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酸碱反应终点附近的pH突变情况,对于定量测定碱或酸的浓度实验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酸碱指

8、示剂具有重要意义。附:参考实验记录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温度:V(NaOH)/mL0.0010.0015.0018.0019.0019.9620.0020.0421.0022.0030.00pH说明:此处pH的测定使用pH计,读数保留两位小数,如7.00o【典型例题】类型一、仪器的使用和指示剂的选择例1用已知浓度的 NaOH溶液测定某 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锥形瓶中的溶液滴定管中的溶液选用指示剂选用滴定管A碱酸石蕊乙B酸碱酚酞甲C碱酸甲基橙甲:D酸碱酚酞乙【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中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9、。甲为酸式滴定管,乙为碱式滴定管,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如KMnO 4溶液)一般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碱性溶液一般装 在碱式滴定管中。指示剂的选择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指示剂,强酸滴定强碱 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当指示剂可以有多种选择时,选择的指示剂最好是到达滴定终点时由浅变深 发生变化。中和滴定时,一般情况下是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入待测的未知浓度的溶液中, 但把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滴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只要操作正确,也可以求得待测溶液 的浓度。【点拨】在中和滴定实验中, 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是放在锥形瓶中还是滴定管中是人为规定的,只要指示剂和滴定管能够和实验

10、要求相符合 (指示剂变色范围在终点 pH突变范围之内,滴定管不过大或过小 )即可。举一反三:【变式1】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由于滴定速率太快,当混合溶液变红时,不知NaOH是否过量,判断它是否过量的方法是()A .加入5mL盐酸进行滴定B .返滴一滴待测盐酸C 重新进行滴定D 以上方法均不适用【答案】B类型二、中和滴定的操作及误差分析例2、(2019天津一中)某学生用0.100 mol L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 .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 .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23次;C 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

11、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 .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 0刻度以上2 cm3 cm;E. 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 (填偏高” 偏低”或 不变”。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思路点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的第一步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然后润洗滴定管。【答案】(1)BDCEAF 洗去附着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

12、误差偏高(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解析】(1)正确的操作顺序 为:BDCEAF。(2)无论是盛放标准液还是待测液的滴定管都必须润洗,因为滴定管内壁上附着的蒸馏水会对放入的溶液稀 释而引起测定误差。(3)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使锥形瓶内壁上附着待测液,导致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大于20.00 mL,最终在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偏多,使测定结果偏高。(4)本实验中采用酚酞作指示剂,故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了滴定终点。【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过程。举一反三:【变式1】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下列错误操作将对c(碱)有何

13、影响?(用 偏高”偏低”或 无影响”等填空):A 盛标准酸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未排除就开始滴定 ;B.振荡时液体飞溅出来 ;C开始读标准酸时用仰视 ;D .终点读标准酸时用俯视 ;E.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答案】A .偏大 B.偏小 C.偏小 D.偏小 E.无影响(新加)【变式2】(2019西城实验中学)右图是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图像,依据图像推出盐酸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表内各组中的()ABCDc(HCI)/(mol L1)0.12000.040000.030000.09000c(NaOH)/(mol L1)0.040000.12000.09000.03000【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 30.00 mL NaOH溶液恰好中和10.00 mL盐酸,则3c(NaOH) = c(HCl),表中A、D组属此 种情况,但 A 组中 c(HCl) = 0.120 0 mol L厂S c(H +)= 0.120 0 mol L:1, pH1,加入 20.00 mL NaOH 后溶液的=1 X10 2 mol L 1pH = lg(1 10 2)= 2,正好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