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22446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摘要: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这点在农村学校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做法,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和各位同仁的指导,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健康和顺利。 关键词:德育工作 农村 案例 我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御风村,是安定区比较偏远的次中心镇,人口共1.6万。当地农民主要靠种植马铃薯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我通过一则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学生基

2、本情况 张,男,14岁,七年级学生。 二、案例分析 (一)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和与张的多次接触,我发现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陌生人面前从不开玩笑。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养成欠缺,上课听讲容易走神,不认真,教师布置的课前课后作业和要求不能认真完成。这些导致他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总是排在全班的倒数,不能体会成功的兴奋和喜悦。这也让他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心理包袱很大,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通过家访,我得知张学生的父母均在外务工,监护责任落在了爷爷和奶奶身上。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作为

3、留守儿童,他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加上父母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不能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辅助,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会科学的分析。 (三)教师因素 由于学校教师自身精力有限,且大多数教师的房子在市区,很多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开车回家,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学生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和教师及时联系。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就不能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容易导致评价偏薄。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失落感:不能得到教师的帮助、表扬和肯定,又会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家长的数落和教训,从而在教师和家长面前变得胆小怕事,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张学生目前最为缺乏的便是自

4、信。这对他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作为教师的我,又该如何做以唤醒他的自信呢? (一)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唤起他们的信心 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考,我发现所有的学生在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望和憧憬,也会为这个理想世界而努力奋斗,希望成为教师和家长眼中的佼佼者。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话过于绝对化,但是也不乏其合理性。为了消除张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课间时间,我经常创造一些让他感觉无意的机会来和他进行谈话,如让他帮我抱作业本或在他自己下课后习惯去的地方遇见他。同时,我抓紧每一次能够表扬他的机会,在课堂上对

5、他进行公开表扬,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当提问的时候,我总是用眼神来鼓励他,希望他能主动回答问题。还经常对其他学生说:“看,张同学在课堂上表现的真棒,大家要向他好好学习哦!”“张同学回答得很真确,能够独立思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张同学上课开始举手发言了。”“张同学很会讲故事。”通过上述努力,张学生开始主动找我进行谈心,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努力没有白费。 (二)积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学生自信形成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张的自信心影响也很大。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一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主动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将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沟通和说明,期望能和家长共同商量帮助孩子改变的办法。如我建议

6、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多鼓励。为了提高孩子自信心,我建议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表扬他的闪光点。而我则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教师真心爱护学生,同学相互友爱 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灵极其简单、脆弱和敏感,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何,是他们判读老师是否关爱自己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去真心关心学生,不能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要更多地从精神上去帮助学生,做到“扶贫”“扶智”“扶志”“扶德”和“扶健”。同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

7、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尊严。 四、辅导效果 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携手努力,张在性格、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够静下心来听讲,课堂上开始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下课后能够与同学们积极交往,热爱班级活动,学习成绩由原先的班级倒数到现在的30名前后,成绩在逐渐提高。通过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里也能够主动学习,喜欢通过电话讲学校和班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五、德育结论 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用心将其做好。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的缺失极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因此,对于学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

8、能放弃自己,不能失去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己是最棒的,最强的,不怕困难。 对于张在这段时间里面的巨大变化,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激励对于一个学生具有的强大作用以及对于班级这个集体所赋予的力量。因而,当面对类似张这样的问题学生,教师更要具有耐心和爱心,循循善诱,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不良表现而放弃这个学生,要更多地去改变他们,要发挥他们的有点和特长,将他们的优点尽量放大,张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积极融入到这样一个具有爱心的班集体中去,感受同学之间浓浓的感情。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通过各项活动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能得到发现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夏长平.浅谈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 2009(8):47-48. 2郑行宣.驾驭心灵笑迎明天中学德育案例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7):63-64. 3王琰.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美德的基石对几则德育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6):40-41.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142。 (责编 张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