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量计算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224210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工程量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量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量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量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钢筋工程量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工程量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程量计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工程量计算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 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 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 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二构件长-保护层*2+弯勾长*2+弯起钢筋增加值(AL)*?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血)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见下表:附注:基础中纵向受

2、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 mm,无 垫层时不应小于70 mm;板墙壳中的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 10 m,且不应小于10 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 m.2. 箍筋的弯勾长度:平钩(180)6.25d;直钩(90 )3.5d;斜钩(135 )4.9d3.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30:0.268H0;45:0.41H0;60:0.585H04. 箍筋长度:封闭方箍箍筋长度=2*(长+宽)+20d或二构件截面外边周长-8倍保护层厚+27.8d箍筋根数的确定:N=(构件长-保护层)/间距+1二各种构件钢筋计算方法(一)条形基础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

3、616mm;间距为120250mm。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50mm。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 交错布置,如图 2-3 示。(二)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间距为 100200mm。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 当基础边长B$3000mm时(除基础支承在桩上外),受力钢筋的长度可 减为 0.9B 交错布置。2、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插筋直径、根数和间距应与柱中钢筋相同 , 下端宜做成直弯钩,放在基础的钢筋网上,如图 2-5 示。当基础高度较 大时,仅四角插筋伸至基

4、底。插筋的箍筋与柱中箍筋相同,基础内设置 二个。梁的平法标注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 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集中标注表示:框架梁 KL1,3 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 300*600;箍筋为I级钢筋,直径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两肢箍; 上部通长筋为 2 根直径 22 的二级钢

5、;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 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 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 4根,下一排为 2 根;第一跨跨距3600 ,下部纵筋为 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 座, ;第二跨跨距5800 ,下部纵筋为4根直径1 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 座;以后类推。梁的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1)平法楼层框架梁常见的钢筋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长L二各跨长之和一左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取值:当支座宽度一保护层大于等于LaE且大于等于0.5hc+5d时,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当支座宽度一保护层说明:he为柱宽

6、,d为钢筋直径。端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Ln/3+锚固长度下排钢筋长L=Ln/4+锚固长度 说明:为梁净跨长,锚固长度同上部贯通筋。中间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2次(Ln/3)+支座长度下排钢筋长L=2次(Ln/4)+支座长度架力筋:架力筋长L=(Ln/3)+2*搭接长度(可按2*150mm计算)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净跨长+2*锚固长度(或0.5h+5d) 下部贯通筋:下部贯通筋长L二各跨长之和一左支座内侧宽一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 度+搭接长度梁侧面钢筋:梁侧面钢筋长L二各跨长之和一左支座内侧宽一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 度+搭接长度j.箍筋:箍筋长度L=2*(梁髙一2*保护层+梁宽一2*保护

7、层)+2*11.9d+4d箍筋根数n=2*加密区长度一50/加密区间距+1 + (非加密区长度/非 加密区间距)1手工计算结果如下:上部通长筋 2b22:L二各跨长之和+悬梁跨长+左支座左半宽-2*BHC+max(Lae-支座宽 +BHC,15d)+12d=3600+5800+3600+2800+200-2*25+35*22-400+25+12* 22=15950+395+264支座 1 右端上部一排筋 2b22:L=Ln/3(Ln 为净跨值)+支座宽-BHC+max(Lae-支座宽 +BHC,15d)=(3600-200*2)/3+400-25+35*22-400+25=1442+395支座

8、 2 两端上部一排筋 2b22: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5800-200*2)/3+400+(5800-200*2)/3=4000支座2两端上部二排筋2b22:L=Ln( 支 座 两 边 较 大 一 跨 的 净 跨 值 )/4+ 支 座+Ln/4=(5800-200*2)/4+400+(5800-200*2)/4=3100支座3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5800-200*2)/3+400+(5800-200*2)/3=4000支座3两端上部二排筋2b22:L=Ln( 支 座 两 边 较 大 一 跨 的

9、 净 跨 值 )/4+ 支 座+Ln/4=(5800-200*2)/4+400+(5800-200*2)/4=3100支座4两端上部一排筋2b22: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悬梁长-BHC =(3600-200*2)/3+400+2800-200-25=4042 箍筋尺寸:Ll=300-2*25+2*8=266L2=600-2*25+2*8=566 箍筋根数计算:第一跨箍筋根数:N=2*Round(1.5Hb-50)/ 间 距 +Round(Ln-2*1.5*Hb)/ 间 距 +1=2*Round(1.5*600-50)/100+Round(3600-400-2*1.5*600)/

10、200 +1=2*9+7+1=26根第二跨箍筋根数:N=2*Round(1.5*600-50)/100+Round(5800-400-2*1.5*600)/200 +1=2*9+18+1=37 根第三跨箍筋根数:(同第一跨)N=26根右悬梁箍筋根数:N=Round(2800-200-2*50)/100+l=26 根总根数:N=26+37+26+26=115 根柱的钢筋柱是承受压力和弯矩的构件,一般分为纵向钢筋与箍筋。柱中纵向钢 筋用来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箍筋能阴止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且稍能 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还可以使纵向钢筋定位,组成钢筋骨架。一、柱纵向受力钢筋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

11、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不少于4根,全部纵向钢筋的 配筋率不宜大于 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产宜少 于 8根,且不应少于 6 根。(2)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 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3)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 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4)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 h600mm 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 为 10-16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

12、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宜设 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如图a;柱每边 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2) 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 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3) 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 1:6 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 伸至上柱搭接,如图b;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如图c或将上 柱钢筋锚在下柱内,如图 d。说明(a) 上下柱钢筋搭接(b) 下柱钢筋弯折身入上柱(c) 加插筋搭接(d) 上柱钢筋伸入下柱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

13、定:(1) 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 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La, 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 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如图a;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 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 弯折,如图b。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 径)。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说明:(a)柱纵向钢筋向内弯折(b)柱纵向钢筋向外弯(2)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人梁内作 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如图a,共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La;

14、其中,伸入 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 的 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 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 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 的柱纵向钢筋相同。说明:(a)柱外侧纵向钢筋弯人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用(3) 框架梁顶节点处,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 钢筋搭接,如图b,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向 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 . 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

15、以上 规定的搭接长度 ,且宜分两批截断 ,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20d(d 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 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 12d(d 为柱外侧纵向 钢筋直径)。说明:(b)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二、柱箍筋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锚固长度La,且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末段 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在绑扎的骨架中 不应大于 1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在焊接的骨架中不应 大于 20d。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 径)。说明:(a)方柱箍筋(b)(c)方柱复合箍筋(d)(e )矩形柱复合箍筋(f) 圆柱箍筋(g) 圆柱复合箍筋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 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箍筋末端应做成 135 度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 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