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22326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宾阳县露圩镇中心学校 刘燕玲【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数学”是“数学”这座高楼的地基。“地基”要稳固,就得依赖高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怎样开展、对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认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习过程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

2、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具体来说,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活动主要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一、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来到学校之前,他们

3、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所获得的经验会比在学校外的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更多、更重要。正是基于这些校内、校外的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数学中的量的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以符号(关系符号、运算符号、等)加以表示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到数学,能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教师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

4、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如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可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共同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

5、的重要途径。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如过多的演练使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交流。营建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做到不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学生: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多以启发式问答、讨论、竞赛抢答、表演、游戏等形式组织学习。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

6、点,鼓励学生怀疑、挑战师长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相反的方向、超常规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

7、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营建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思考、推理、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主“做数学

8、”的过程;还要提供必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事反思活动。研究表明,人的一般认知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刻的反思活动。 三、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学生个性差异现象从身心方面来看,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在个性的性别、年龄、容貌、体能、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事业上做了多少工作

9、,他所教导的学生们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心理学家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受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别等等的影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个体间差异在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兴趣的差异:有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有的学生智力因素虽好,但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有潜力可挖。只有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学生能力的差异: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这个学生活泼好动,善于交际;那个学生沉默寡

10、言,喜欢深思。这里说的,就是人们之间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同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特点,但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例如,学生对字母的理解分为好几个水平:从最初把字母当做具体的东西,到忽略字母,再到把字母当做特定的一个数,把字母当做一个未知数,把字母当做可以取不同的数,最后到把字母当做变量。为此,数学课程要把学生的一般发展视为首要目标,要极为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教科书不应当采用目标为本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把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形态作为模本,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去。教科书应当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

11、应当成为教科书的主线,并且尽可能早地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呈现出一种螺旋式。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逐步建构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和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 四、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经历在生活中“做数学”的 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从学生爱喝的饮料的情境中引出教学内容:“雪碧一箱24瓶,16箱雪碧一共有多少瓶?”由此引出新课题的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如新房装修所用地板的面积、计算操场跑道的周长

12、、求罐头的容积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灵活教法,让孩子们掌握学法,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3雷玲 听名师讲课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