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222320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来源:人文襄垣 厚重开元 发布时间:2013-12-30 16:44:21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学情分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isidanyuanjiaocaijiedu的文章。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

2、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其中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的关于“

3、自我保护”的事,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这样的安排,为我们整体了解多元文化,进行更多更广阅读外国名著提供了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1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

4、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本单元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时,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

5、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本单元以“外国名篇名著”为主题,从教学内容看,它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短篇小说精读模块,主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命运悲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其二是长篇小说模块

6、,主要让学生了解面对灾难和挫折该怎样应对。语言园地四主要整合了本单元主题,对“学会生存”进行探讨,积累有关名言警句,让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外国文学作品,根据教学类型可以再分为口语交际习作和整合探究两个模块。于是,本单元教学分为四个模块来设计。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的阅读 随着年级升高,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视野,教材编写者在第四单元特意安排了四篇外国名篇名著,其中短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长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故事梗概 精彩片段)方式呈现,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也正因为与众不同,“作品梗概精彩片段”,成了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 “梗概” “精彩片段”捆绑式出现,教学

7、时该怎样准确定位?如何处理好“梗概”、“精彩片段”和整本书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点实用的阅读技能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恰巧前些天发现蒋军晶老师在博客上撰文阐述观点和做法,仔细拜读,值得借鉴。(一)、确定教学目标,激发阅读欲望。教学这类课文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借鉴“读书会”、“聊书会”的一些方式方法,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定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正如蒋老师认为:把教与学的过程更多地处理成,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多听少

8、说,多组织,引导,多观察。如果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梗概猜测具体的故事情节,或到精彩片段中找答案,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鲁宾孙来到荒岛是怎么过着寂寞生活?他又是如何克服寂寞、孤独的?种出了粮食,他怎样做成食物?野人野蛮的宴会是什么样的?鲁宾孙是怎样教化“星期五”的?鲁宾孙和“星期五”是怎样救船长的?如果有学生读过这本书,可以让他们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也可以请他们讲讲书中其他的精彩片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自己读原著的体会。这些环节的安排,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二)、“梗概”、“精彩片段”有机整合。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篇幅很长,并且细“碎”,没有前

9、因后果,阅读时如果没有“梗概”,理解上会出现情节空白以至无法连贯,是真正意义上的“片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判断的过程实际就是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过程。(三)、运用语言材料,培养语文能力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梗概”试着用更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尝试之后,学生发现,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故事重点的把握过程。上“精彩片段”时,可以更多从“作品赏析”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例如“1、野人为何取名“星期五”,从片段中找出能够印证时间的语句,谈谈时间描写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2、在这个故事中,有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作者却会用很长篇幅不厌其烦地写,找出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3、结合精彩片段,评价鲁宾孙是怎样一个人?4、摘录片段中描写作者对生活感悟的经典语段,并作分析。5、如果这个故事用第三人称来写,会怎样?【三年级下册语文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