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1919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破解素质教育发展 中的难题亟须学习观和方法论的突破, 重建项目式学习的时 代价值意味着以新的思路去破解传统教育的沉病和痼疾:重建 其方法论价值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育人方式的选择重建其课程 价值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载体重建其实操价值 为实施劳动教育开辟渠道。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旨趣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鉴于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 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未来 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路径选择。显然,在回答“培养什么的人、 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时,有关“方法

2、”的问题至关重 要;而要讨论育人方式和方法,则必须明确现实中的问题并借 鉴历史经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寻求方法变革的合理逻 辑。本文将探讨的项目式学习 (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 ,恰恰具备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为当下讨论学 习方法问题提供了合适的个案。一百年前,在完成近代工业化、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背 景下,美国掀起规模宏大的进步主义教育改革运动,倡导“学 校即社会”“儿童中心”“做中学”等主张。在追求“进步”的精神的感召下美国教育家威廉克伯屈(William H.Kilpatrick)于1918年提出“设计教学法”(ProjectMet hod),

3、鲜明地体现了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思想,也在一定 程度上奠定了美国20世纪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项目式学习正是由“设计教学法”演变而来,在历经百年的变 革和发展之后成为欧美国家学校教育领域盛行的教学方式。从进步主义时代到核心素养时代:时代变迁下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从设计教学法到项目式学习的演变是 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折射出教育发展背后的时代特征。(一)项目式学习的历史渊源1918年,克伯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上发 表设计教学法一文,正式阐述了设计教学法的基本主张。 当时正是美国积极推动进步主义教育的年代,因此设计教学法 被认为是这场改革运动货真价实的成果,从此这一

4、概念风靡全 球。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通过“设计”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并不是克伯屈的首创。美国学者迈克尔 科努尔( Michael Knoll) 认为,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方法,“设 计”教学并不是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产物,而是起源于 16世 纪晚期意大利的建筑和工程教育改革。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 段:第一阶段(1590-1765 年),欧洲的一些建筑学校开启了 “设计”教学的先河;第二阶段 (1765-1880 年),它作为一种 常规的教学方法被移植到美国;第三阶段 (1880-1915 年),美 国的手工培训和一般公立学校大量开展“设计”教学活动;第 四阶段(1915-1965 年),“设计

5、”教学方法被重新界定,再次 从美国传回欧洲;第五阶段 (1965 年至今),设计教学法的理 念复兴,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第三次浪潮。从这一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判断:第一,“设计”一 词有着鲜明的工业文明色彩,它与建筑、手工、制造、制作等 密切相关,这种方法意味着动手操作,而不是听讲座、做笔 记;第二,“设计”教学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被不断改造并 赋予新的内涵,迎合了特定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由此具有了 长久的生命力。例如,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 业革命,社会需要大批能够进行工业设计、制造能力突出的劳 动力,以“设计”的方法进行学习恰恰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 需求。1879年,美

6、国教育家卡尔文 伍德沃德( Calvin N. Woodward)在圣路易斯城创办第一所手工训练学校,主要运用 “设计”的方法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木工车间、车床、铁匠铺、铸造厂和机械车间,先是学习基本的工具使用 和操作,然后独立开发并完成自己的“项目”。那么,“设计”究竟是指什么呢?克伯屈曾用“热诚的自 愿活动”(hear ty purposeful act)来定义:“设计是自愿 的活动从自愿决定目的,指导动作,到供给动机的活 动。”克伯屈认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多种多样复杂的反应得 来的,而且是自主的活动而不是在教师要求之下的活动。“如 果学生失去了自己提出的目标但教师仍然要求去完成

7、,那么项 目就成为单纯的任务和苦差事。”他把完成一项“设计”划分 为四个环节:确定目的、制订计划、执行操作、评判结果。通 过这些环节,学生可以获得独立性、判断力和对美德的践行, 这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对于民主社会的发展也意义重 大。可见,克伯屈对“设计”的定义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折 射出进步主义教育对美国传统教育的改造。在那样的一个时 代,对克伯屈产生明显影响的有两种理论:一是杜威 ( 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二是桑代克(Edward I.Thorndik) 的学习心理学理论。前者强调儿童必须经过解决 具体情境中的实践问题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后者则主张学习即 刺激与反应的

8、联结。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设计教学法继承了 进步主义教育的血脉,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历史传承。(二)核心素养时代项目式学习的新内涵项目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设计教学法的合理基因, 在不断改造中祛除了手工操作和工业化色彩,由此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在我国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项 目式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纳和践行。当然,在我国,项目式学习这一术语无疑是个“舶来 品”,目前有多个译名,还包括“项目化学习”“基于项目的 学习”“项目学习”“设计本位学习”等。这些术语在中文语 境下其语义略显模糊,甚至颇有歧义。但这些并不妨碍人们对 它的热情,尤其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随着学生发展

9、核心素 养的提出及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STEM 教育的蓬勃 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 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日趋活跃,成为近几年我国教育 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经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对项目式学习主要 有如下几种界定。一是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观点从学生学 习的视角去分析,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来看待。例 如,“项日式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设计、管理和实施的一种学习 方式,旨在通过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国外学者将其具体指向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如“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它基于三个建构主

10、 义原则:学习是在具体情境发生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的过 程、通过社会互动和知识的分享来实现学习目标”。二是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侧重从学生学习的 视角对这一模式进行解释。 例如,“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 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以小组方式进行周期较长的 开放性探究活动,完成一系列诸如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 策、作品创建以及结果交流等学习任务,并最终达到知识建构 与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三是认为除了作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之外,项目式学习 还是课程设计的一种方式和更综合化的教育实践形态。 代表性 的观点如:“设计即课程设

11、计本位学习”就是学校课程的有机构成、核心构成,而不能被置于边缘或排除在 外”;“项目学习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 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我们认为,对项目式学习的界定要在观照其本义的基础上 剔除其已经暴露的缺陷,保留其至今仍有合理性的因子。可以 做如下定义: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将 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 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 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在这个界定中,“项目”指 的就是从问题提出到设计制作、最终到展示成果的完整活动, 这个活动过程内在地蕴含着学生的学习(如对相关

12、概念和原理 的应用、对学科知识的建构、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收集并处理 信息等),“项目”由此成为学习的载体,契合了基于项目” 这一英文表述。02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论价值: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育人方式的选择受“应试主义教育”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仍存在一些落 后的育人方式,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仍很有市 场,“三全育人”的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予以落 实。而项目式学习蕴含着积极的学习观和方法论,可以为素质 教育发展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方式和方法。(一)素质教育发展面临的方法论困境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教育形式,是实 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但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 国

13、学校教育仍面临一些方法论上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 面。一是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如何落地方面尚欠缺与其匹 配的新的教学方式。毋庸置疑,学科教学仍然是当前促进学生 核心素养发展的主渠道。在 2017 年版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学 科专家们提炼出各教学科目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对于发挥学科 的育人功能和课程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核心素养是一个全 面的体系,它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 本要点,其中有些基本要点并不能归入某一学科 (比如“乐学 善学”“自我管理”等 ),因而容易被学科核心素养所排斥和 遗漏。这就需要进一步丰富育人的方式和方法,在传统的分科 教学之外引入其他方式,从而能够涵盖

14、各学科没有纳入的核心 素养的基本要点。二是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传统 的课堂教学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是很有 必要的,但这不是学生发展的全部。时至今日,我们在千千万 万间教室里看到的,主要还是教师在“满堂灌”,孩子们在埋 头苦读、做笔记,搞题海战术,显然这是与现代化教育不相匹 配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出都 对我国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型带来很大压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转向,就是必须提供一些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开展跨学科 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建构性学习,从而让学生完成具有探究 性、开放性的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建构知 识的能力

15、,并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二)项目式学习体现出的学习观和方法论特征有助于促进 育人方式的转型首先,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我国中小学 生有着分科学习的传统,学生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学科,所学 的知识之间条块分割、缺少整合,导致学习上的偏狭与思维发 展的单一化。鉴于分科学习的局限性,传统的学习无法满足新 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跨学科学习将是未来的重要取向。所谓跨学科学习 ,指的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 学习取向”。要进行跨学科学习,关键是要打破“从学科知识 点入手”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而改为“从问题入手”或“从主 题入手”进

16、行学习。由于强调综合性,项目式学习很容易达到 跨学科的学习目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 法,它使学生以一种有组织的、合作的方式调査和解决某些问 题。”“项目”是基于特定问题的复杂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 开展的活动很多,如设计、问题解决、决策、调查等,让学生 有机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可以实施的“项目”,需要具备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综 合知识,促进了知识的深度融合。其次,项目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学习而帮助学生实现高阶学 习的目标。在布卢姆( BenjaminS. Bloom) 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中,认知过程分为不同层次:记忆,即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出 有关信息;理解,即从口头或书面传播的信息中建构意义;应 用,即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种原理;分析,即把材料 分解为不同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关联;评价,即依据标 准或规格进行判断;创造,即将要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