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21897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复习资料:临床五年制试题15B(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装 订 线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学年度见习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2005年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试卷类型:B卷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题 号一二三总分得 分评卷人复核人 警 示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一、选择题:(答题要求: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 2 分,共 60 分)1艾滋病在喉部的表现有:A. 慢性炎症 B. 息肉形成 C. 结核样病变D. 念珠菌感染E. 淀粉样变2丁卡因为目前应用较广的局部粘膜麻醉剂,但有一定毒性,一次总量

2、不宜超过:A.1000mg B.120mgC.600mg D.60mgE.300mg3开放性喉外伤处理原则首要采取的措施是A.注射TAT B.应用抗生素C.清创缝合 D.保持呼吸道畅通 E.喉内置支架4取鼻腔异物时要注意防止的并发症是:A.鼻出血 B.疼痛性休克C.鼻腔感染 D.异物后落造成气道异物 E.鼻中隔损伤5出生后就有可能感染的鼻窦是:A.上颌窦和额窦 B.额窦和筛窦C.上颌窦和筛窦 D.筛窦和蝶窦 E.额窦和蝶窦6鼻外伤合并脑脊液鼻漏时比较合适的治疗为:A.即时修补脑脊液鼻漏B.鼻腔滴用抗生素C.鼻腔填塞D.保守治疗无效时尽早手术 E.卧床休息7急性额窦炎典型的头痛时间是:A.起床后

3、开始,下午减轻 B.上午10时以后开始,晚上最重C.下午开始,晚上好转 D.晚上开始,上午减轻 E.全天痛8鼻腔嗅觉细胞主要分布在:A.上鼻甲内侧面和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 B.上鼻甲前端和鼻丘部分C.上鼻甲后端和蝶筛隐窝部分 D.上鼻甲和中鼻甲内侧面E.上鼻甲外侧面和相对应的鼻外侧壁粘膜9上颌窦穿刺的最佳位置是:A.靠近鼻底前部B.中鼻道,中鼻甲附着处距中鼻甲前端11.5cmC.下鼻道,中鼻甲附着处距下鼻甲前端11.5cmD.下鼻道,中鼻甲后端附着处E.以上都不是10鼻中隔穿孔最常见的部位在:A.鼻中隔后中部B.鼻中隔顶部C.鼻中隔前下方 D.鼻中隔前上方E.鼻中隔后上方11鼻泪管开口于:A.

4、上鼻道B.中鼻道C.下鼻道D.蝶筛隐窝E.以上都不是12中耳炎在擤鼻或压迫耳屏时出现眩晕,提示有:A.面神经受压 B.迷路坏死 C.半规管瘘管 D.鼓岬肉芽 E.砧骨脱位13周围性眩晕常伴有: A.小脑症状 B.多颅神经受损表现C.意识障碍 D.旋转性眼震 E.耳鸣耳聋,发作时明显14面神经水平段经过鼓室的部位是: A.上壁 B.内壁C.前壁 D.后壁E.下壁15颞骨纵形骨折,约占颞骨骨折总数的百分比是:A.10%-20% B.25%-30% C.35%-40% D.70%-80% E.90%以上16.以韦伯(Weber)试验检查听力时,如健耳响度大于听力减退侧耳时,患耳可能有:A.感音神经性

5、聋 B.耳硬化C.听骨链中断 D.鼓膜穿孔 E.先天性耳道闭锁17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A.血行感染 B.奶汁进入鼓室C.鼓膜外伤 D.上呼吸道感染 E.挖耳18压耳屏及拉耳廓疼痛这一典型症状见于:A.耳廓血肿 B.巨耳C.外耳道疖 D.乳突炎 E.大疱性鼓膜炎19. 鼻咽癌首发症状最常见的是:A.耳部症状B.脑神经症状C.涕中带血D.颈深部上群淋巴结肿大 E.远处转移20咽部病变形成伪膜不易拭去的是:A.急性扁桃体炎 B.奋森咽峡炎 C.咽白喉 D.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E.以上都不是21喉阻塞时胸内负压增加,静脉回流增多,右心积血增多,可导致:A.肺不张 B.肺气肿 C

6、.肺水肿 D.肺炎症 E.支气管扩张22喉阻塞一般可分为四度,其主要依据为:A.病程长短 B.病变范围C.声嘶程度 D.喉腔大小 E.呼吸困难程度23咽部众多间隙中较重要的有咽后隙和咽.隙:A.旁 B.前 C.中 D.左 E.右24喉部最狭窄处为:A.喉前庭 B.室带间 C.喉室间 D.声门 E.声门下25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应首选:A.青霉素 B.链霉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以上都不是26下述哪一项为慢性扁桃体炎诊断的主要依据:A.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B.扁桃体表面不光滑 C.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D.压迫隐窝有脓栓排出 E.下颌角淋巴结肿大27损伤后最易引起喉狭窄的软骨是:A.甲状

7、软骨 B.环状软骨 C.杓状软骨 D.会厌软骨 E.小角软骨28成人短期内单侧扁桃体进行性肿大应首先考虑:A.急性扁桃体炎 B.扁桃体周脓肿 C.扁桃体生理性肥大 D.扁桃体肿瘤 E.以上都不是29关于咽后脓肿哪一项是错误的:A.急性型常为咽后淋巴结化脓所致 B.慢性型多由颈椎结核引起 C.切开排脓应取仰卧头低位 D.穿刺抽脓后可在脓腔内注抗生素E.结核性咽后脓肿应常规做气管切开30哪个是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全身并发症:A.心肌炎 B.冠心病 C.心肌梗塞 D.心包积液 E.以上都不是二、简答题:(答题要求: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喉的生理功能有哪些?2. 试述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

8、3.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4. 试述食管四个生理狭窄的位置、成因。5.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有哪些?三、病例分析:(答题要求:认真阅读题目按要求回答,有3个问题;共 15 分) 患者女性,18岁。因咽痛伴高热3天就诊。患者3天前受凉后出现咽痛,并逐渐加重,吞咽时加剧,疼痛向耳部放射,伴畏寒、高热,具体体温不详。自服“凉茶”无效。体检:T:39.2,急性病容,神清。咽部充血,悬雍垂稍水肿,双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会厌无红肿,双声带无异常。心肺检查正常。 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该病例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 该病应与哪些疾病鉴别?3、

9、治疗方案是什么?答:1、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5分)诊断依据:女性,18岁。因咽痛伴高热3天就诊。受凉后出现咽痛,吞咽时加剧。体检:T:39.2,急性病容,神清。咽部充血,悬雍垂稍水肿,双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会厌无红肿。2、鉴别疾病:咽白喉、樊尚咽峡炎、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白血病性咽峡炎等。(5分)3、治疗方案:(5分)(1)一般疗法,病人要适当隔离,卧床休息,进食流质及多饮水。(2)抗生素应用,首选青霉素,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3)局部治疗,使用复发硼砂溶液等含漱。(4)中医中药,可以使用中药的治疗。(5)手术治疗,

10、反复发作者,可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1. 喉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喉有4大生理功能,(1)呼吸功能,喉是呼吸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喉的声门裂又是呼吸通道最狭窄的位置。(2)发声功能,喉是发音器官,发声的主要部位是声带。(3)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在吞咽时,喉被上提,会厌向后下盖住喉入口,形成保护下呼吸道第一道防线。两侧室带内收靠拢,形成第二道防线。声带内收声门闭合形成第三道防线。避免食物或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4)屏气功能,当机体在完成某些生理功能时需要屏气,如咳嗽、排便、分娩、举重等,需增加胸腔和腹腔内的压力,此时声带内收、声门紧闭。2. 试述扁桃体摘除术的适应症?答案:慢性扁桃体炎

11、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1分)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和发声功能。(1分)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1分)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1分)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1分)3.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答:症状:听力减退,主要为传导性聋、自听增强;耳痛,轻微耳痛,有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耳鸣,可为间歇性,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1分)检查:鼓膜,凹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凸。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色,若液体为浆液性,未充

12、满鼓室,可以看到液平面。鼓膜活动受限。听力检查,音叉检查或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耳聋。声导抗图显示B型(典型)图形。(2分)治疗:(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鼓室置管;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3)使用抗生素。(4)使用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2分)4. 试述食管四个生理狭窄的位置、成因。答:第1狭窄是食管入口,相当于第6颈椎水平,由环咽肌收缩而致,是食管最狭窄的部位;第2狭窄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第3狭窄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所致;第4狭窄,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横膈所致。5.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有哪些?答:1.颅内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