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章的特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21516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适文章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胡适文章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胡适文章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胡适文章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胡适文章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适文章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适文章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胡适在文学领域有多方面的活动和业绩,在散 文创作方面,也自成一派。有人论及中国现代散文时曾说:“中国散文中现有几 派,适之仲甫(陈独秀)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 皆甜。”胡适的散文有三大特色,一是明白晓畅,二是以学识见长,三是自然清 新。在文学领域, 胡适有多方面的活动,他的文学革命主张和新义学趣论, 他 的传统小说考证,都有开风气的贡献。创作方面,他写过白话短篇小说和剧本, 白话新诗更风行一时而他的散文, 数量之多, 影响之大, 不仅超出他的小说 戏剧, 甚或超过他的新诗, 居其创作成绩的首位, 在中国现代散文中也自成 一家。他写过少量的游记

2、, 如庐山游记、南游杂忆、平绥路旅行小记 等。往往于朴素的叙写中穿插一点历史的考据, 使文字清新而略见厚重摹状景 物, 也时有鲜明逼人的影象,如庐山海会寺夜听松涛和雨声,香港晨雾中的满 山灯火与海光山色, 广西的名山胜水等, 都写得朴素清鲜, 颇为动人。胡适又是现代杂文的最初创作者之一。1918 年 10 月, 他在新青举杂 志发起“什么话”专栏。这是继“ 随感录” 之后又一种特殊形式的杂文, 只 是辑录摘引当时报刊上令人肉麻、令人发笑或叹气的材料, 因其荒谬至极, 只 需加一二句点睛式评语,“或简直不加评论, 直斥之为一什么话”, 即可。这种 杂文简便犀利, 有利于迅速揭露悖论渗说, 曾被湖

3、南湘江评论、上海民 国日报副刊觉悟、陕西的秦钟等刊物仿效, 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胡 适还以“天风” 等笔名, 发表过不少随感录、杂感、杂谈、短评、短论、寓言 友一些通讯、序跋等,都属杂文。他这方面的成就自然远逊于鲁迅, 但许多作 品或论时事,“或悼友人, 或抒写感触与衷怀, 时而大笔勾勒, 时而寸铁祖击, 时而旁征博引, 多写得思想尖锐, 文字优美,”影响也颇大。例如差不多先 生传,以讽喻和夸张的笔墨, 碱贬国民性疡疾, 相当深刻, 且语言生动, 富 于幽默的情趣,堪称杂文珍品。发表之后,传诵一时, 并被选入中小学国文课 本,可见其影响的一泛深远。一、明白晓畅 “明白晓畅”四个字,说来容易,做

4、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1919 年 8 月,一向 致力于办通俗白话报刊的李辛白,要创办一个新生活周刊,请胡适做一篇短 文章,并说道:“老实说,这一篇是借你的名字来做广告的,以后我就不再请你 做文章了:你们做的文章,老百姓看不懂。”胡适足足花了一个整天的功夫,删 了又删,改了又改,才写成千多字的新生活这篇文章,登在创刊号上。过一 年多,胡适见着李辛白,问起新生活周刊的文章情况,李说:“糟极了!这 一年之中,恐怕这只有你那篇文章是老百姓看得懂的!”这篇新生活把抽象 难说的问题,说得具体、生动、鲜明、通俗明白之极,以至被选入当时各种小说 的国语教科书里,成为胡适的文字流传最广的篇章之一。为了做到明白晓

5、畅,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入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具 体写法。新生活一文如此;贞操问题一文也是因报纸上褒扬“唐烈妇”、 “陈烈女殉夫”和“俞氏女守节”等几篇奇文而发的,抓住了现实生活中见怪不 怪、司空见惯的事例,因而具体充分地揭露出封建主义的“节烈”观念,是十分 野蛮残忍、全无心肝的贞操论。胡适往往善于选取最典型的具体事例来说明问题。 如人权与约法一文里列举了三件事实,一件是报载国民党三全大会的一项提 案“严厉处置反革命分子案”,主张不要证据,凭党委机关的一纸证明即可定罪; 一件是唐山的国民党军队随意拘禁商人,严刑拷问;一件是安徽大学校长受蒋介 石召见时,称蒋为“先生”,不称“主席”,而被借口

6、拘捕关押。这就非常具体典 型地、令人们十分清楚地看到国民党的政府、军队以至最高当局侵犯人权的违法 行径。这种具体的写法,看来平常,有时又难免“太露”,少含蓄;然而“太露 究竟远胜于晦涩”,而且对于“言之无物”的空话病和“不知所云”的晦涩病, 是最有效的医方。在语言上,胡适坚持用白话写作,并尽量采取民众口头的活词汇以及俗语土 证等,也是他的文章明白通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老相识”、“旧手脚”、“巴结”、 “巴望”、“面长面短”、“米米小的问题”、“做戏无法,出个菩萨”、“见了黑旋风 不认得是李逵”、“养个孩子还免不了肚痛”、“不会写字怪笔秃”、“为我心为你 心”等等一类词语,在他的散文中可以说是

7、俯拾即是。再加叙述论说都非常 畅达,理气条贯,因而读者易于理解,读起来舒坦畅快。二、以学识见长胡适自幼苦读过儒家传统的经史典籍,进新式学堂以后,仍自修“汉学”, 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留美学习七年,他又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对于西方近代哲 学和文学确也下过一番功夫,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博洽的学问和 丰富的生活阅历,使胡适写作时,能从中外古今的知识海洋中得心应手地选取材 料,因而他的散文大多显得很充实丰富。有时,胡适请出黄宗羲老先生来,说学 生干政的爱国运动“是三代遗风,是保国的上策,是谋政治清明的唯一方法。有 时,他又搬来周亮工的因树屋书影,引鹦鹉濡羽救火的故事,表达“我们的 骨头烧成灰

8、终究是中国人,实在不忍袖手旁观,”为国家民族尽一点微力的思想 情怀,情辞吻合而恳切。有时,胡适又喜欢请出西方的哲人名士,征引外国的经 史掌故。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一文中,他叙述达尔文一生多病,每 天只能坚持做一点钟工作,却取得科学上如此伟大成绩,来勉励大学毕业生继续 坚持读书做学问;他引用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的名言,表述自己 既敬爱蔡元培先生,又不能不批评其红学观点的两难心境;他介绍易卜生,为的 是宣传写实主义、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精神;他分析日本民族的成功,在“善于 模仿”而有创造。这样的事例,在胡适散文中真是不胜枚举。他一生跋涉于书山 学海之中,涉猎甚广,博闻而又强记,写作

9、时便能信于拈来,如数家珍,而且运 用得天衣无缝;人们读他的散文也就如入宝山,目不暇接,开卷必有所获了。胡适散文见识之长,还表现在作品中富于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 法。他的散文,或抨击封建伦理道理,或赞颂新文化与反孔的健将,或描写军阀 专制与保守者脸谱,或追求民主、自由、法治,或呼唤个性解放与人道精神,或 针砭国民性弱点,或奖掖扶植文学青年。凡此种种,虽然也有较为浅薄或软弱妥 协的成分,但大多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张扬民主科学的积极意义,因而使他的 散文呈现前所未有的思想风貌、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三、自然清新胡适的文章从不堆砌那些华丽陈滥的辞藻,也不为什么义法格套所拘,是所 谓“法不前定,

10、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说的是平平常常 的话,全无斧凿的痕迹;然而大巧若拙,细心的读者方能体会其修辞锤炼的苦心。 例如追想胡明复开头一段: “宣统二年(1910)七月,我到北京考留美官费,那一天,有人来说,发榜了。 我坐了人力车去看榜,到史家胡同时,天已黑了。我拿了车上的灯,从傍底倒看 上去(因为我自信我考的很不好),看完了一张榜,没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 看过头上,才知道那一张是备取的榜。我再拿灯照读那正取的榜,仍是 倒读上去。看到我的名字了!仔细一看,却是胡达,不是胡适。我再看上 去,相隔很近,便是我的姓名了。我抽了一口气,放下灯,仍坐原车回去了,心 里却想着,那个胡达

11、不知是谁,几乎害我空高兴一场”!何等平常言语!然而 端灯读榜的情景,写得何等生动传神,跌宕有致!不假雕饰,却实在是精心构制 锤炼所成,让人觉得一种自然清新的美。胡适的散文常用比喻,但他的比喻从不用离奇怪诞的物事,而多取材于日常生活, 因此显得朴素自然,且往往富于深刻的哲理。如用北京街头的清道夫,来比喻中 国思想界“打扫孔渣孔滓尘土”的反孔健将,何等贴切而深刻!(吴虞文录 序)用“在别的园地里种出无数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引起了园 地外无数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丽的唱,”来象征徐志摩诗歌的影响, 何等新鲜而富于诗情!(追悼志摩)最有名的是胡适“以脚喻诗”,他说:“我 现在回头

12、看我五年来的诗,很象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 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 我现在看这些少年诗人的新诗,也很像那缠过脚的妇人,眼里看着一班天足的女 孩子们跳上跳下,心里好不妒羡!”他以当年人们常见的“缠脚”与“放脚”,来 比喻摆脱旧诗形式束缚与创造新诗的艰难,以及他们坚持奋斗的精神,真可谓“物 虽胡越,合则肝胆”,妙喻惊人,给人以十分清新而丰厚有力的艺术感染。作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胡适在文学领域有多方面的活动和业绩,在散 文创作方面,的确是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形成了平实清新的创作风格也自成一 派。这样看来,清楚,明白,通畅,可说是胡适文章的显著特点。确也是的,读 胡适的文章,给你的感觉是,没有说不清的道理,除非他也不懂的,没有表达不 清的感情,除非他也没有的。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容易,实际是很难的,没有扎 实的知识,没有清晰的思想,没有对自己的自信心,没有对社会的责任心,是写 不出来的。当然,也不必讳言,胡适的文章,多是思想的辨析,文采上感情上, 有他的欠缺。梁实秋在谈志摩的散文中对两人的文章做过比较: “胡先生的 文章之用心,偏向于思想处多于散文艺术方面;志摩的用心,却大半在散文艺术 方面。”.今天,我们批判的学习借鉴胡适散文创作的艺术手法 ,对于繁荣我们的散 文创作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