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21177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作者:卢星东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2014年第4期卢星东(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蝴蝶观赏园是以保护和利用蝴蝶资源为目的园林景观。本文从设计内容、设计原则、 设计手法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蝴蝶观赏园中的景观设计,为今后的蝴蝶观赏园建设提供一定的 参考依据。关键词:蝴蝶观赏园;景观设计蝴蝶观赏园是以蝴蝶为主题,有活体蝴蝶观赏的室内外景观空间,遵循蝴蝶生态习性进行 规划建设,为人们提供观赏蝴蝶,亲近自然机会的场所。1设计内容1.1 选址以蝴蝶的生活习性为准。阳光、风速、温度、食物、水源都应考虑,蝴蝶是日出性昆虫, 喜欢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出现,蝴蝶的适

2、宜温区一般在840C1,当风速超过15km/h时蝴蝶 停止飞行2。所以,蝴蝶观赏园宜建在热带或亚热带阳光充足背风的山坡和谷地,以生态环境 为准。蝴蝶做为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对栖息地的质量要求很高。蝴蝶观赏园应依托大型公园或 者自然保护区而建,这些区域受污染较少,自然群落保护良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利于 蝴蝶的繁衍。1.2 总体规划主要功能区划分为展示区、观赏区、隔离区、休息区。展示区是对蝴蝶标本、蝴蝶羽化过 程的展示;观赏区是游人体验模拟自然生境下的花繁蝶舞;休息区设置小卖部和休息场地;隔 离区是为了降低游人对蝴蝶过多的干扰,一般是林间空地或利用植物围合一起的阳光充足的私 密空间。道路系统规

3、划遵循阿姆斯特德的园林理论,道路成流畅曲线并成循环系统,设置2个 以上的出入口,缓和高峰期的人流。道路以游步道为主,宽度在12.5m。1.3 植物配置对原有植物加以利用外,种植蜜源植物,主要有马缨丹、假连翘、龙船花、繁星花、蟛螟 菊、茴蒿、黄花波斯菊、百日草、牡荆、扶桑、九重葛、金凤花、醉鱼草、六月雪、栀子花、 紫云英、夹竹桃、木槿、白花三叶草、红花酢浆草、紫苏、紫云英、地锦、麦冬等,大多数适 用于所有蝶类,将它们和其它造景植物相互搭配。配置方式以疏林一一灌木一一草地为主,穿 插一些藤本,让阳光能透过乔木层照射进来,满足蝴蝶对阳光的需求。选择12种做为优势种, 通过量的优势形成较为突出的景观效

4、果。1.4 园建设施为游人服务的有指示牌、座椅、垃圾桶、灯具、亭、桥、厕所等。为蝴蝶设置的有供食台、 羽化台(室)、网室、温室等。2设计原则2.1 生态适应原则场地设计必须确保蝴蝶成虫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源,适宜的温湿条件、充足的光照、合适 的风速等。让放飞的蝴蝶有归属感并吸引周边蝴蝶,以此提高园内蝴蝶的密度。2.2 师法自然原则在造景上师法自然,减少人工气息,让蝴蝶园融入所依托而建的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的大 环境中。2.3 四季有景可赏原则由于蝴蝶观赏的季节性,特别是亚热带地区或者不设有温室的蝴蝶园,要考虑其它造景因 素,避免在没有蝴蝶的时候无景可观。2.4 注重景观细节原则蝴蝶观赏园一般面积不

5、大,景观设计应深入细致,让游人在认识了解蝴蝶的同时,愿意停 留下来体验自然,以此唤起游人对自然保护意识。注重后期管理,确保景观的可持续性和完整 性。3设计手法3.1 注重景观文化内涵与蝴蝶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比如梁祝化蝶、周公梦蝶等,采用雕塑、对联、牌匾、 音乐等形式融入景观中,烘托景观的文化氛围,增加景观的文化内涵。3.2 水体与石头的妙用园区水体包括溪流、池塘、瀑布等,搭配景石,形成各式各样的模拟自然山水的景观,也 可将石头放置在绿地中,配置一些与之相应的低矮植物,如肾蕨、玉簪等,供蝴蝶停留休息降 温的同时,增加其观赏性。3.3 细致的空间处理通过地形的变化来把握游览的节奏,利用植物

6、来分割空间。观赏区应布置在空旷、阳光充 足、植物茂密的地方,周边地段的阳光利用高大乔木稍做遮挡,形成中间亮、周围较为阴暗的 格局,以此提高蝴蝶密度,使其成为人们观赏蝴蝶最好的地段。3.4 适量的垂直绿化蝴蝶园垂直绿化包括攀沿藤本植物和悬挂式的容器植物,选择蜜源植物或景观效果好的植 物,例如凌霄、狗尾红等。适量的垂直绿化能为蝴蝶园增添野趣,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感。4总结蝴蝶观赏园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供人们游玩,更是展示和保护蝴蝶资源,唤起人们保护自然 的意识。蝴蝶观赏园的景观设计更侧重于蝴蝶生境的还原,在此基础上考虑其观赏性,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观赏、科研和教育功能。参考文献1蔡平,祝树德.园林植物昆虫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李成德.森林昆虫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舒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