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208795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类的水解 一. 盐类的水解1. 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现酸性或者碱性2. 特点,程度微弱,属于可逆反应, ,是 的逆反应。3. 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4. 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一般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如果产物易分解(如氨水,碳酸)也不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Eg:氯化铵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布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Eg:碳酸钠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多元弱碱盐的水解方程式一步写完Eg:氯化铁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若

2、阴、阳离子水解相互促进,由于水解程度较大,书写要用等号,气体,沉淀符号Eg:碳酸氢钠与氯化铝混合溶液: 常见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组合有:铝离子和碳酸根,碳酸氢很,硫离子,硫氢根,偏铝酸根,以及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二. 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1. 内因,酸或者碱越弱,其对应的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 2. 外因,改变温度,浓度,外加酸碱 水解平衡的移动 水解程度 水解产生离子的浓度三. 盐类水解反应的运用1,除油污,用热纯碱溶液清洗的原因? 2,配制盐溶液,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抑制铁离子水解,因加入 3,作净水剂,铝盐净水原理用 4,制备物质,用氯化钛制备氧化钛的反应可表示为 制备硫化铝不能在

3、溶液中进行的原因 问题:配制硫酸亚铁时,为何要加入硫酸,并加入少量铁屑?四. 1.离子浓度的定量关系 电荷守恒式 物料守恒式2.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多元弱酸溶液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比较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水解反应 NH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盐类水解反应的逆反应是中和反应2一定条件下,CH3COONa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H3COOH2OCH3COOHOH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c(CH3COO)增大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CH3COO)增大C稀释溶液,溶液的pH增大D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3下列运用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发生水解的事实无关的是()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B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其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泡沫C厨房中常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4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表示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中:c(H)c(Na)c(OH)c(CO)c(HCO

5、)B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OH)c(H)c(CH3COO)C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Cl)c(H)c(NH)c(OH)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2c(Na)c(CH3COOH)c(CH3COO)5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六种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的物质可能分别为()ANH4Cl(NH4)2SO4CH3COONaB(NH4)2SO4NH4ClCH3COONaC(NH4)2SO4NH4ClNaOHDCH3COOHNH4Cl(NH4)2SO46(2013三门

6、峡模拟)有一种酸式盐NaHB,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则以下说法: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H2B溶液,前者的电离程度大于后者的电离程度;H2B不是强酸;HB的电离程度大于HB的水解程度;该盐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一般写成:NaHBNaHB,HBHB2其中错误选项的组合是()ABC D7现有0.4 molL1HA溶液和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组成的混合溶液。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若该溶液中HA的电离能力大于A的水解能力,则有c(Na)c(A)c(HA)c(H)c(OH)B若该溶液中A的水解能力大于HA的电离能力,则有c(A)c(HA)c(Na)c(OH)c(H)C无论该溶液呈酸

7、性还是碱性,都有c(Na)c(H)c(A)c(OH)D无论该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都有c(Na)c(A)c(HA)8常温下,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 c(OH) c(CH3COOH)c(H)B点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C点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H)c(CH3COO)c(Na)c(OH)9(2011全国高考卷)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

8、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c2c1,则c(CH3COO)c(CH3COOH)c(Na)10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的pH:溶质NaHCO3Na2CO3NaCNpH9.711.6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Na2CO3NaCNNaHCO3B相同条件下的酸性:H2CO3HCNC三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

9、平衡D升高Na2CO3溶液的温度,减小二、 非选择题 11(10分)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五种电解质溶液:ANa2CO3、B.NaHCO3、C.NaAlO2、D.CH3COONa、E.NaOH。(1)这五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填编号)。(2)将五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_(填编号)。(3)将上述A、B、C、D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有一对溶液相互间能够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将CO2通入A溶液中恰好呈中性,溶液中2c(CO)c(HCO)_mol/L (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12(14分)(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根据下列化合物:Na

10、Cl、NaOH、HCl、NH4Cl、CH3COONa、CH3COOH、NH3H2O、H2O,回答下列问题。(1)NH4Cl溶液显_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_,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2)常温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_,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3)已知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可选择的方法是_(填字母序号)。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B向水中加Na2CO3固体C加热至100其中c(H)1106 molL1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体(4)若将等pH、等

11、体积的NaOH和NH3H2O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等,则m_(填“”、“”或“”)n。(5)除H2O外,若其余7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这7种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 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mBn(s)难溶于水,但在水溶液中仍有部分 和 离开固体表面溶解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中的An+和Bm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 和 的沉淀与 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称之为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AmBn固体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建立起来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

12、、电离平衡等一样,符合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特征:(1)逆: ;(2)等: 和 速率相等;(3)动: 平衡;(4)定: 一定(不变);(5)变:改变 、 等条件,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直到建立一个新的沉淀溶解平衡。2.溶度积常数Ksp(或溶度积)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 ,用符号 表示。即:AmBn(s)mAn+(aq)nBm(aq)Ksp =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Ksp(AgCl)=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s)2Ag+(aq)CrO4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