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20870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中段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说明:试卷分值150分,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提(d)防 迷惘(wng) 歇憩(q) 睚眦(c)必报 B甄(zhn)别 思忖(cn) 粗犷( gung) 恪(K)尽职守 C濡(r)染 熨(yn)帖 肴馔(zhun) 铩(sh)羽而归 D迸(bng)发 麻痹(p) 犄(j)角 下自成蹊()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保险公司的调查员出现在焚毁的仓库现场,进行初步 。排名相对靠后的中西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 改善。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

2、,个人和组织 公开募捐是一种违法行为。A勘察 急待 私自B勘测 亟待 擅自C勘察 亟待 擅自D勘测 急待 私自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以郑板桥为例,他一生愤世嫉俗,痛心疾首,其全部画作,几乎大都以兰、竹、石为创作题材。在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俯拾即是的肮脏世道下,他的孤独、苦闷和愤懑,唯有寄情于兰、竹。通过对花鸟画的拟人化构想,进而开始对世俗社会的针砭时弊。但这些把文人画发展到极致,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花鸟画创作,由于大多是士大夫阶层中那些同道文人们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对话,其绘画语言、语法上常常表现出晦涩难懂,就难免会失之于曲高和寡,而不能为各阶层大多数人所接受

3、。 A痛心疾首 B俯拾即是 C针砭时弊 D曲高和寡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对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文明交互影响的血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研究, 中央台及时启动了敦煌一片的拍摄计划。B、金卷清明上河图是融书画神韵与黄金艺术为一体的文化珍品,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抗腐蚀、耐氧化的特点,理论上可以保存万年之久。C、一部时间简史,让量子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中国读者中崇拜有加。但是,对于霍金的生平,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晓。D、自1994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总共1402亿千瓦时,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59题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

5、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

6、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 危险 B不容何病 病:毛病 C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王:称王 D学者宗之 宗: 尊奉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之道至大 夫道之不修也 B孔子用于楚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C使知者而必行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D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贤者 / 人之不我信也 B今楚,

7、大国也 / 来者犹可追也C昭王乃止/ 是吾丑也 D孔子布衣 / 非楚之福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 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

8、上的圣人。第二部分(共126分)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3分) 译文_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管家)。(3分) 译文_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分)译文 三、古诗欣赏与背诵:(13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新丰孤馆:新丰是汉高祖思念故乡丰邑而建的,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宿新丰的旅舍,备受店主人冷落。10请

9、分析这首曲前三句的艺术表达效果。(4分)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亲之情的?(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四、议论文阅读:(18分)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卢新宁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

10、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

11、,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

12、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12、文中,作者写到“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那么汉语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处境?(4分) 13、“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你认同余光中先生的说法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