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207770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现象》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现象》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现象》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复习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现象 复习教案复习时数:1课时复习目标: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知道超声和次声的特点及应用。复习方法:“洋思”教学法,当堂练习,堂堂清学具教具:幻灯片,练习题页子教学过程:【抛砖引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中国古代声学有很大成就:夏商时期,已有了铜制的铃、钟、编钟、皮制的鼓。在乐律方面,半音是在商代产生的,七律音阶是在周初出现的。后来由传教士把中国人发明的

2、十二平均律介绍到欧洲时,比利时皇家乐器博物馆馆长郑重地说:“在乐律方面中国比我们更为进步”。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课标要求】出示本章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思维基础】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些问题第一组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声音可以在、传播, 不能传声。所以声音传播需要 。2、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是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 m/s4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比原声晚 S以上或人距离障碍物至少要 米5.人听到声音的条件主要

3、是ABCD第二组1、乐音的三要素: 、 、 2、什么是音调?音调高低与 有关;声源1秒钟震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说明声源振动越,音调越。3.什么是响度?响度的大小与 和距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发散程度有关;声音是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 4.音色又叫,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 不同。第三组1、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2、噪声对人有哪些影响?3、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保护听力,噪声不超过 ;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 ;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 4、减少噪声途径、 、 、 第四组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 次至 次。2、什么是超声?有什么特点?有何应用?3、什么是次声?有什么特

4、点?有何危害?【动脑动手】当堂完成下面练习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B CD

5、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4.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

6、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7.如图1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20km江宁20tA B 图1 C D8.如图2所示,相同的8个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向瓶内吹气,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水振动,水的高度图2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

7、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9.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10.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反馈讲评答案1. A 2. D 3. B 4. C 5. B 6. A 7. C 8. D 9. C 10. C课后巩固练习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

8、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12.如图3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13.如图4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a b 图4 c d 14.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较高。15.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中传播速度最大

9、.16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17.南亚、东南亚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18.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创新园地】19.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参考答案: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基中第一条无计可施。按第二、三条来考虑,小明可以关上窗户并拉上窗帘,在耳朵眼里塞上棉花团。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