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20468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 案例背景及设计理念(一)、课题彩泥民俗画(二)、指导思想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然而课本内容是实施于全体同学的,那么学校美术对于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以及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显得尤为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学校的美术教育也正符合了金博士的解释,所以,我校美术教育开设的内容之一“彩泥民俗画”,不仅扎根于学校提倡

2、的民俗文化,又结合学前教育特有的手工制作“彩泥”,为创我校独有的且又具民俗特色的美术作品提供了技术基础。(三) 、设计思路彩泥民俗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本课的设计也正是为促进学生能够在平常生活中去观察身边的美,为家乡的美而感到自豪,陶养感情。除此之外,本课还要带学生们初步认识彩泥,并动手去做一做,掌握捏、贴、压等基础手法。由于“泥塑”具有复杂的工艺手法,一节课的时间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全部掌握,知识量太大,反而会让学生们失去信心;所以,学校美术的教授方法要有别于专业工艺美术师的学习,以兴趣

3、为动力,由简入难,复杂的工艺手法在以后的课程中陆续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中先枯燥的练技法更为有效,也适合学校美术教育与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中采用在独特的材料(大扇贝)上用彩泥材料做简单的海洋生物,把本课学到的泥塑简单技法转化为泥塑作品,学以致用,并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加深对泥塑作品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打下基础。(四) 、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材料以及图片欣赏,认识彩泥农民画的独特性。2、通过看一看,认识泥塑工具材料,动手试一试,初步学会运用泥塑捏、贴、压等基础手法制作一幅简单的泥塑农民画。3、通过对泥塑农民画的认识与操作培养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五)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泥

4、塑农民画以及泥塑农民画的独特性;学会运用泥塑捏、贴、压等基础手法制作一幅简单的泥塑农民画。2、培养学生对泥塑农民画的兴趣。难点:1、学会运用泥塑捏、贴、压等基础手法制作一幅简单的泥塑农民画。2、对泥塑农民画的兴趣。(六)、学情分析年段:具有一定造型能力的学前教育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对知识的渴求时期。从认知角度讲,这一阶段大脑所接受的外界信息剧增,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让他们眼花缭乱。由于其是非观,道德观等并不健全,因而对事物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面。这一时期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特别高涨,往往对什么都感兴趣,都要探索一番,然而往往又是浅尝辄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需要把建立在兴趣上的动力转化为主

5、动的内在动力,真正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才能让兴趣成为长久的好老师!所以本课的设计也是基于兴趣的建立与持续,进而让兴趣转化为长久的内驱力。(七)、课前准备教具:范作、PPT课件、泥塑和农民画的资料图片。学具:分两组搜集泥塑资料和农民画资料、绘画纸、农民画图片、彩色铅笔、铅笔。(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 设疑导入:师拿着一个纸箱(里面装着两个泥塑农民画盘子摆件),请同学轮流伸进手来猜一猜这是什么?让学生产生好奇感,想一探究竟!二、欣赏感知:师拿出一副泥塑农民画(如图1)的摆件让同学给他命名,在学生命名 的过程中导入课题泥塑农民画。 (图1)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课间休息的

6、散漫尽快进入上课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学生在命名的过程中会仔细找这幅摆件的特点,这一过程对泥塑农民画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三、讨论探究师让两组同学派代表抽签(一组农民画、一组泥塑),上台分享搜集材料的结果,互相补充。师总结补充!课前让学生搜集材料在课堂中当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的主体性。四、 技法分析展示图片,以及师讲解、示范泥塑捏、贴、压等基础手法。生实践操作,学习泥塑捏、贴、压等基础手法,生互相之间纠错,互当老师,师巡视,及时给予鼓励,同时也要及时纠错。直观演示法的教授,使学生更直接、更快的掌握了方法,同学直接纠错,当小老师能加深印象,使得技法学习更深入。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五、 动手操作,

7、生成技能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大扇贝分发给每位学生,布置作业:运用泥塑技法在扇贝上做简单的海洋生物,并用中国结来装饰扇贝。师出示范作(如图二) 图二作业设计以简单而又有海洋特色的大扇贝和海洋生物这组合,降低了泥塑技法的要求,使得学生兴趣高,完成效果好,有助于兴趣的持续。六、 评价生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先欣赏后挑剔的方法来提升作品。从评价中学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的方法,运用在生活当中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美术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不失事宜的进行德育,陶养情操。七、 拓展让学生课后去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泥塑的载体,还能表现那些题材,从生活中找一找,下节课过来分享让

8、学生课后去找一找,师课堂的衍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从中培养对家、家乡的热爱。二、 教学实录(一)、导入师拿着一个只能伸进一只手的纸箱放到学生面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这里面放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把目光都转向箱子,伸着手迫不及待的要猜一猜。“是盘子,但是盘子是光滑的,这个好像不是。”生1。“老师,是我们见过的东西么?”生2。“是的,是我们每日都会见到的东西,只是用处不一样了!”师答。“噢,我知道了,一定是泥塑农民画和盘子的结合,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做在盘子上的泥塑。”生3。“对对对,肯定是了,老师给我们看看吧,我们还没见过泥塑呢!”“好的,但是,老师有一个事情需要大家帮忙,请

9、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摆件,并给它取个名字。”生看着老师手中的泥塑开始讨论起来。“就叫江南水乡吧,这样主题明确。”生。“恐怕不好吧,这个题目太没个性了,取个不一样一点的。”生。“我也觉得,抬眼望去,恬淡幽雅、古意盎然,配合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和千年流传下来的美丽传说,让这里在岁月的冲刷下,依然散发着它特有的古朴与典雅。“对,对,对,”生纷纷说道。(有画面联想到生活中情景,给本节课的做了情感的铺垫。)“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和生活相联系来取名,看来我们的同学真的越来越具艺术家的天分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那么还等什么,让我们的艺术家团队来分享一下我们搜集的材料吧。两队来抽签,分享抽到的内容

10、。”两队分别上台用简短的语言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做了分享,同学互相补充。(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享受搜集的成果,并加深知识印象。)师结合PPT图片总结介绍泥塑和农民画:师拿起泥塑材料和工具一一介绍:油泥、蚜蹄儿和其他的辅助材料。把材料分发到学生手中以后,跟着老师一起来练习捏、贴、压等泥塑基础技法。让生互相纠错,加深印象。师:“学习了泥塑的技法,就该到我们一展身手的时间了,请同学们运用泥塑技法在扇贝上做简单的海洋生物,并用中国结来装饰扇贝。”生实践,生成技能,师巡视指导!接近二十分中的时间,学生们陆续完成了作品,开始互相参观了,师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先学会看别人好的地方,并去学习,不好的地

11、方,互相讨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 不失事宜的进行德育,陶养情操。看到自己漂亮的成品,学生不只是开心,还流露出了自豪的表情。我知道,兴趣已经开始慢慢的在升华了,为成为主动的内驱力迈进了扎实的一步。下课铃声很快就响了,师布置同学们课后去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泥塑的载体,还能表现那些题材,从生活中找一找,下节课过来分享。这样做的目的让课堂得到延伸,结合生活,课堂内容才更具独创性。三、 教学反思“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道,这也正符合的我对课堂生成的要求,当兴趣真正转化为内驱力的时候,学生才会主动去学,去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有苏霍姆林斯基

12、说的那种真正的教育。努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长留在心中,形成一种内在的、不轻易被外界所改变的内驱力,主动成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教育改革的观念的进步,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扎根于学校提倡的民俗文化,从学生的身边寻找题材,而泥塑创作手法的独特性,更是吸引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根据课堂生成的结果来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并且在课后,学生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泥塑农民画的制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热爱,学生们常常有很妙的创意和想法,让我欣喜万分,不禁为孩子们的才智感到自豪。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