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20173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30 分)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规定、 ( )指导和( )开发与实施的课程。2.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 、() 、 研究性学习、 ()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 )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 )课时。3. 拓展性课程可分成知识拓展、 () 、 ( )等三类。4.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综合性、实践性、 () 、 ()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 )阶段、( )阶段和( )阶段。6. 综合实践活动

2、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学科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7.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 、 ( )和( )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 )和)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 )进行。8. 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成绩可用() 、 () 、 ( )等形式表示。9. 课程整合实施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 、 () 、 ()的整合,也指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内外的整合。10.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 )为单位开展。(每空 1 分,共 5 分)课程C.综合

3、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二级管理的课程2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更重视活动() 。A.过程B.结果3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A.教师B.学生C.教师与学生D.课程管理人员4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5 . 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 ( )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A.过程与方法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知识与能力三、判断题 (每空 1 分,共 5 分)1 . 综合实践活动课

4、程是国家规定的、学校自主开发的、 供学生选修的一门校本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与自我” 、 “人与社会” 、 “人与自然”来设计实施。 ( )2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大拼盘,是其他课程的附庸。( )4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 )5 .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 )四、简答题 (共 20 分)1.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5 分)-可编辑修改-的有效指导作用10 分)2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5 分)3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

5、(5 分)4 .活动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6 分)五、论述题 ( 20 分)1 . 有人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过程,轻结果 ,也可以不要结果的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只关注活动过程, 不必要考虑活动结果或成果如何。 ” 根据你对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解,对此有何看法?( 10 分)2 .请结合教学事例, 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六、活动设计( 20 分)请以“爱心义卖”为话题,确立活动研究课题并设计活动方案。-可编辑修改-“铁勇工作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自测自评答案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30 分)1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规定、 (地方)指

6、导和(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课程。2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 、 (劳动与技术)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 4 )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 5 )课时。3 . 拓展性课程可分成知识拓展、 (体艺特长) 、 (实践活动)等三类。4 .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综合性、实践性、 (开放性) 、 (生成性) 、 (自主性)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活动的准备) 阶段、 (活动的实施)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学科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7、 (开发者) 。7 .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 、 (综合)和(重组与提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 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 (拓展) 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8 .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成绩可用(等第) 、 (评语) 、 (事件记录)等形式表示。9 .课程整合实施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的整合,也指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内外的整合。10 .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二、选

8、择题 (每空 1 分,共 5 分)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可编辑修改-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二级管理的课程2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更重视活动( A) 。A.过程B.结果3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 C)A.教师B.学生C.教师与学生D.课程管理人员4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5 .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

9、强调(B)等维度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A.过程与方法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知识与能力三、判断题 (每空 1 分,共 5 分)1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学校自主开发的、 供学生选修的一门校本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与自我” 、 “人与社会” 、 “人与自然”来设计实施。(X)2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力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大拼盘,是其他课程的附庸。(X )4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X)5 .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X )四、简答题

10、 (共 20 分)答: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1.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5 分)-可编辑修改-。需要为内容, 以学生已有的认识、 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以活动主题 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来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的经验性课程、体验性课程。2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5 分)(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5 分)综合实践活

11、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4 .活动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 分)( 1 )学生的愿望与兴趣。 ( 2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 3 )知识经验。( 4 )课程资源情况。主题选择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认识层面,对主题选择过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实施层面 ,是指出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包括选题目的的功利性、选题内容的偏颇 ,而选题内容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有研究实践不均衡、内

12、容能力不匹配、 学科特征过强、 生活指向不足; 3. 教师指导层面则出现了诸如主题选择权的篡夺,忽视主题再生等问题。五、论述题( 20 分)。1 . 有人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过程,轻结果,也可以不要结果的课。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只关注活动过程, 不必要考虑活动结果或成果如何。 ” 根据你对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解,对此有何看法?( 10 分)答: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没有实践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的价值。学生们实践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重视这一过程,而不能盲目的追求直观性、直接性的结论。关注过程不等于不要结果,而应兼顾结果。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追求一定的

13、结果。但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相对于发挥过程的教育价值只能兼顾结果,而不能刻意追求结果,但也不能不要结果。2 .请结合教学事例, 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 ( 10 分)要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需: ( 1 )适时指导针对不同的进程,落实指导行动;( 2)适度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放任,也不包办;( 3 )适当指导教师指导方式的多样性与指导任务的切合。六、活动设计( 20 分)请以“爱心义卖”为话题,确立活动研究课题并设计活动方案。-可编辑修改-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