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20173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关系学备课提纲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技巧,懂得沟 通技巧,规范自己的言行,激发创造性思维,树立现代公众意识,提高素质与 能力,增强个人竞争力。掌握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公关关系历史与现状, 公共关系的观念与理念,公共关系的日常工作与专项活动,公关关系的主体结 构与客体结构,公共关系的各项传统传播工作到网络传播工作,对公共关系从 业者的考核标准与对公共关系组织形象的塑造方略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 多层面的讲授。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员能比较全面的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了 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主体与客体、形象与传播、沟通方式与专

2、 题活动、公关谈判与礼仪礼节等,能够为社会组织做一般活动策划,掌握公共 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共关系学的构成与特点、公共关系的角色、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 学的基本原则、公共关系的组织结构、公共关系策划、实施、评估。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外作业、考试考查等。四、教学课时安排本课程教学安排 24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一、公共关系的含义二、“公共关系”一词多义1、公共关系状态2、公共关系活动3、公共关系观念:形象、公众、传播、协调、互惠4、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综合性的应用

3、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 一门学科。5、公共关系职业三、公共关系的特征1、情感性 2、双向性 3、广泛性 4、整体性 5、长期性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有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一、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特点: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 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组合而成的社会团体。特点是:群体性;导向 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2、社会组织的分类:赢利性组织;非赢利性组织;互利性组织; 公益性组织。3、社会组织与环境

4、二、公共关系客体公众1、公众的基本特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特点是: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2、公众的分类: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根据公众与组织发 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根据公众与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三、公共关系中介传播1、传播的基本含义:含义、要素(信源、信宿、信息符号、信息通道)2、传播活动过程:直线模式;反馈模式;传播模式。3、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传播活动的作用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范畴界定一、公共关系与宣传二、公共关系与广告三、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1、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2、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区别四、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基础不同;依据不同

5、;方式不同;目的不同; 效果不同。结课思考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观念的含义?2、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3 、什么是公众?简述公众的基本特点。4、说明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第二课时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二、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四、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五、当代公共关系的普及第二节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学的构成与特点一、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二、公共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

6、一、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二、公共关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1、公共关系与经济体制改革2、公共关系与政治体制改革3、公共关系与生活方式变革4、公共关系与对外开放三、中国公关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前进过程中的不足2、发展我国公关事业的对策 结课思考题:1、报刊宣传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清垃圾运动与公共关系的形成有什么关系?3、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民主政治的关系。4、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5、试论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第三课时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角色一、收集信息1、产品形象信息 2、组织形象信息 3、政府信息 4、媒介信息5 、竞争对手信息 6

7、 、市场信息 7 、内部公众信息二、咨询决策1、对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评估与咨询2、公众心理的分析预测与咨询:公关人员应熟悉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 公关人员应当能够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及变化规律。3、从公众角度对企业决策进行评议三、传播沟通1、企业初创时期 2、发展困难时期 3、顺利发展时期4、形象受损时期四、教育引导1、重视本组织的形象和声誉2、在员工中开展公关知识培训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一、塑造形象1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塑造形象不等于制造假形象; 组织形象需要 传播推广;塑造组织形象确有必要。2、组织形象的内涵:所谓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记 对组织的评价。产品形

8、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 文化形象。3、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充分运用象征性标记;题写宣传口号。二、协调关系1、内部关系 2、外部关系三、提高素质1、公众至上意识 2、交往合作意识 3、个人形象意识4、与时俱进意识四、优化环境1、营造组织关系网络2、优化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一、求真务实1 、向公众说真话2、用行动来证明3、公关活动应当从事实出发二、真诚互惠1 、真诚的对待公众2 、给公众以实际的利益三、全员公关1、领导人具有超前的公关意识2、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公关工作四、遵纪守法1、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2、符合社会的各种道德五、平

9、时联络六、不断创新1、大胆设计,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发现的新形式2、移植与再造相结合3、角度转换,逆向思维,寻求突破结课思考题:1、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2、公众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有哪些?3、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4、公共关系有助于提高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5、如何才能做到与公众“真诚互惠”?第四课时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第一节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一、公共关系部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资料储存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环 境监测中心;趋势预测中心;公众接待中心。2、公共关系部的特点:专业性;协同性;自主性;服务性。3、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规模适应性; 整体协调性;

10、工作针对性; 机构权威性。4 、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 按工作方式分类; 按领导方式分类; 按 公共关系部机构的规模分类。二、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它是由各具 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 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 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1、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基本内容;单项服务。2、公共关系公司的组成机构: 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模式; 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构成(行政、审计、专业、国际业务) 。3、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遵纪守法;讲求真是;不干涉内

11、务; 保守秘密;避免为相互竞争的委托组织同时服务;一切为客户着想。4、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项目收费;计时收费;综合收费; 按项目需要分次收费;项目成果分成。5、选择公共关系公司的标准三、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综合利用1、公共关系部的利与弊:优势;不足之处。2、公共关系公司的利与弊:优势;不足之处。3、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综合利用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一、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气质;性格;品德;智慧;知识;能力(组织、表达、宣传推广、社交、创新、应变、自我调节控制)。二、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1 、专家型角色 2、领导型角色 3、技术型角色 4、事务型角色三、公共关系人员的选拔与培养1、选拔公共关系人员

12、的原则:因人施任、任人唯贤;广选博择、正视 能力;取人之长、忍人之短。2、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3、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途径: 大学本科教育; 大专培训班; 函授教 育;公共关系培训班。结课思考题:1 、简述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2、比较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不足之处。3、说明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4、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与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有什么不同?第五课时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公共关系的四部工作法,将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概括成四个基本步骤:公 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1、公关调查的内容:社会环境调查(政治、经济、文

13、化、科技、竞争) 公众调查(构成、态度、需求、意见领袖):组织形象调查(组织自我期待 形象的调查、组织实际社会形象的分析) 。2、公关调查的方法: 文献调查法; 观察法; 访问法; 抽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1 、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 形象设计的一般原则; 组织形象设计的步骤; 组织形象的任务陈述;注意战略策划与战术安排的协调。2、公关活动的战术安排:确定主题;选择公众;选择公关模式(宣 传型、交际型、服务型、社会型、征询型):选择公关策略(建设型、维系型、 防御型、进攻型、矫正型);编制预算;确定时间;公关策划流程。结课思考题:1、公众调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 、进行组织

14、自我期待形象调查的主要方面有哪些?3、抽样调查法包括哪几种主要形式?4、访谈法包括哪些主要形式?5、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第六课时第五章第三节 公共关系实施、选择传播渠道1、传播渠道的种类:二分法;四分法。2、几种传播方式的比较:周期;角色;反馈;规范。3 、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 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公众的接受; 有利于内容的传播;有利于经费的节约。二、选择传播内容1 、公众的心理定势2、影响传播质量的三个因素:引起公众的注意;促进公众理解;便 于公众记忆。3、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信息刺激的强度;信息的对比度;信息 刺激的重复率;信息的新鲜程度;注意语言的价值色彩。三、传播中的障碍及其克服第四节 公共关系评估一、公关评估的意义1 、改进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环节2、开展后续公关关系工作的必要前提和依据3、增强团结、鼓舞士气、激励内部公众的重要形式4、衡量公共关系活动效益的重要依据二、公关评估的内容1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评估2、专项公共关系活动评估三、公关评估的方法1 、直接观察法2、内部、外部监察法3、传播审计法4、公众行为检测法结课思考题:1、在确定公关活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