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评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20035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均数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均数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均数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均数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发猜想,合情推理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许老师的平均数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于许老师的上的这节课,我个人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猜想 “能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它不应止于知识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更应在里面暗含数学问题。本节课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从观察踢毽子比赛入手,是学生熟悉的,而且是比较感兴趣的,许老师用“你打算在记分牌上用哪个数来代表他们班的水平比较合适?”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

2、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活动、感悟,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平均数?并在此初步感知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先合后分的方法是求平均数的根本方法,在课堂练习教学中,题目始终围绕着本课的内容“平均数”展开,形式多样,内容比较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进一步升华,对学生的理解有帮助。又出示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联系生活,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二、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个合情推理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在一开始

3、求踢毽子平均成绩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自己对平均成绩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展示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 这些验证方法是否对于每一类求平均数题都是最好的呢?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方法更合理,这时老师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设“平均身高”,“平均水深”和“旅店购新床”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含义。

4、三、注重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学科的特色。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简单的教材还是复杂的教材,老师在教学时候都应该渗透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本节课让学生记住平均数的求法是总和除以份数,而且用了 “移多补少”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的表演舞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由浅入深地导入新授内容,求一组踢毽子平均成绩时,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多少,说说是怎样去猜想,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强调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际操作和演算过程中学会求“平均数”,运用“平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