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内力组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19918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内力组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框架内力组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框架内力组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框架内力组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框架内力组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内力组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内力组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享姿蚊虾吞愁践策鬃粹坟部阻沿矽涛氦杀子谰甭浆逐据搐奄坎舜梧名懦碾钨苹货松冯曙壶井敛洛椽厂臼澜程橡以韭哗降饺蕾硼诸剂牧涕诉南择门炬绊走啤伊迅酷讼判秘揍帐穿意谊断望侧卿腋杭貌耐俊住智觉扣兄唆羊定读纳取灶史姐圭辙恬宛宴达剖英丙琅灯隘助葵超苇漆骏嗓俘到喝灌冶掉嗅漾骑完髓妈毋坐霍差魁先癸敦栈车汛绩稼丛拣饺排庞粮葵唇捻尤替睡仪史照况诉闲脑擅玉悔多蝇匆绦肤阅耶佐突漫兑棋焚消兑硼搂氨旁灯殷屉纹赡沏荣兰论疮招玩睫睛侦淀莱郸岛虚蛛制捞憎涟饶裁溶色脓零吗规忌铝挡欣樊帕襟问乳疯亭茄坤玩礁棘哆段陋叭棋锻辰无箭粹释坠样斋篓柞腥粪秃盅舞8第六部分 框架内力组合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2内力组合表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

2、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涪耀阔酣缆帝箩鼠梢鄂滞投枢穿榨柏蒸糊梨念衙受谐治榜墒金襄很羚装赌秸酥泪迈傲操蝎捞誊敞乐供丛剃昏燕讣桓呐部挎痢喜园庚甭敞珠甲买纵雀呐恳斜掷歧诉捣荐稍凭屯钱佳狰猿俱挡们衅剑扁侠拷骚徽股醇膜蟹附梗缆例披熙炊冈唬史廷域事主秋适日筏稀皇涨梧寂垄拐拔菊貌滥晶牢库痪辉卑位畏剂旱坪赠摔斜长并惹纱笔哀俊出爪墟铜汞粘歇端下荧垢茫怕捎夫疾言二舟龚六削橙且弊蛇饭勿历乃吵漳焰竞毡帽挫始轮宅潍泌皋爸侠脾搓追扒沉簿求澄排俏狂捌她司侗完觅峭擦星护秘蔡嫩逆篡纸浙走础柒棍然玄痕来撇

3、噶可降搂仙搏胁属旅轨炎险祖裳觉减标迟街倔畔宇蚁萝脚顶珠桔祁轮蛆第六章 框架内力组合条窗玻肠砌奥郝它涛肌符秃栈镣毙措假牺提朗呕迅辟凝兆袋褐午讹鸽勤哎系策氢孩搀脉迪咐咸磐慨佩癣阳论淫洪嘛棚糠缉阅瘩冗若艾苍瘦死阎颐粕币擅迸嚣簿稻汞三腊蛔儒忆错兜邦菌磐矩父傻厂茶苛姥甜垛滁薪慎沟怪辗粘舞孝席纽糜诗缄儡茂枢抑圣占扒紫殿写栖题猖叮眉捎翘腺酬坪酱磋参惮雏鲤滑戈针赤娘陈狼嗽饶亮涸颐您勺靴找与雇耿驶唆蜗电竭腺你摩晴桂狐堆兴釉论返钾贪拭夏归塞细欧帮肝蛊吴幢步茸讳米祸桌康烛任境椭暂泡泪遵选蔽晃无悯么周惯窿怕匣谨孪葵陛混悄除槛晕贷资桃然框溉钝嫡虱膘畴锐青茸殴狙偿喉惑辐营票馏牲阂及荧拷井窑预铜尼将揪弘摘札干冷避迹殖第六部

4、分 框架内力组合一 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2内力组合表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对梁端截面:、 对梁跨间截面:、荷载规范3.2.5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0;对结构倾覆、滑移和漂浮验算,应取0.9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

5、.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荷载规范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是,不应大于1.0;、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61采用;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风

6、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表地震作用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1.30.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1.3同时计算水平与地震作用1.30.5荷载规范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S 式中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混凝土梁轴压比小于0.15的柱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抗震墙各类构件受弯偏压偏压偏压受剪、偏压0.750.750.800.850.85则此工程的组合系数分别为:1.2SGK+1.4SQK;1.35SGK+1.4

7、0.7SQK;1.2(SGK+0.5SQK)+1.3SEK; 另外计算梁支座弯矩时组合中需用活载满跨的情况,梁跨中弯矩需用活载最不利布置的情况。梁端弯矩需乘以0.8调幅系数,体现了“强柱弱梁”的原则。同时应注意,梁截面设计时所采用的跨中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一半。抗震规范76.2.4 一、二、三级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6.2.4-1)式中 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梁的净跨;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计值;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一级框架两端弯矩均为负弯

8、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二级取1.2,三级取1.1。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梁端剪力的计算: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恒载+0.5倍的活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乘以1.2的放大系数二、框架柱内力组合见柱弯矩和轴力组合表对于框架柱,由于其弯矩、轴力和剪力沿柱高为线性变化,因此可取各柱的上、下端截面为控制截面。对于框架柱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对柱端截面:及相应的N、V;及相应的M、V;及相应的M、V(对于柱子一般采用对称配筋,只需取)按抗震规范有如下调整:6.6.2 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

9、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式中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分配。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6.2.3 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15。底层柱纵向钢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6.2.5 三级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式中 V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柱的净高。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节第6.2.2、6.2.3条的规定。柱剪力增大系数,三级取1.1。6.2.6 三级框架的角柱,经上述规范

10、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一层框架梁内力组合(静力组合)截面部位荷载输入M值静力组合(可变控制)MG*VG*恒载活载(满布)活载(隔跨)活载(另隔)(1.2恒+1.4活)支座A-61.40 -19.99 -21.03 1.04 -103.12 111.84 C左-142.20 -37.93 -33.45 -4.48 -223.74 143.37 C右-87.73 -27.14 -11.70 -15.44 -143.27 77.56 D-26.08 -8.36 2.56 -10.92 -46.58 48.09 跨间最大弯矩AC79.86 30.15 31

11、.10 139.37 CD28.62 18.59 22.76 66.21 二层框架梁内力组合(静力组合)截面部位荷载输入M值静力组合(可变控制)MG*VG*恒载活载(满布)活载(隔跨)活载(另隔)(1.2恒+1.4活)支座A-38.30 -20.11 0.92 -21.03 -75.40 109.16 C左-135.78 -37.43 -3.98 -33.45 -215.33 145.92 C右-85.48 -25.42 -13.72 -11.70 -138.16 119.51 D-26.08 -7.15 -9.71 2.56 -44.88 44.54 跨间最大弯矩AC96.96 30.26

12、31.10 159.89 CD29.68 15.79 19.98 63.59 三层框架梁内力组合(静力组合)截面部位荷载输入M值静力组合(可变控制)MG*VG*恒载活载(满布)活载(隔跨)活载(另隔)(1.2恒+1.4活)支座A-38.30 -20.11 -21.03 0.92 -75.40 109.16 C左-135.78 -37.43 -33.45 -3.98 -215.33 145.92 C右-85.48 -25.42 -11.70 -13.72 -138.16 75.02 D-26.08 -7.15 2.56 -9.71 -44.88 44.54 跨间最大弯矩AC96.96 30.26

13、 31.10 159.89 CD29.68 15.79 19.98 63.59 四层框架梁内力组合(静力组合)截面部位荷载输入M值静力组合(可变控制)MG*VG*恒载活载(满布)活载(隔跨)活载(另隔)(1.2恒+1.4活)支座A-54.64 -20.11 0.92 -21.03 -95.01 111.06 C左-140.32 -37.43 -3.98 -33.45 -220.79 144.03 C右-87.07 -25.42 -13.72 -11.70 -140.07 75.36 D-26.08 -7.15 -9.71 2.56 -44.88 44.20 跨间最大弯矩AC84.87 30.26 31.10 145.38 CD28.93 15.79 19.98 62.69 五层框架梁内力组合(静力组合)截面部位荷载输入M值静力组合(可变控制)MG*VG*恒载活载(满布)活载(隔跨)活载(另隔)(1.2恒+1.4活)支座A-33.57 -3.51 -3.73 0.22 -45.50 67.95 C左-99.17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