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平喘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198042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咳平喘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止咳平喘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止咳平喘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止咳平喘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咳平喘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止咳平喘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本类药物主归肺经,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温或寒,由于药物性味不同,质地润燥有异, 止咳平喘机理也就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苦杏仁(用的最广泛)药性: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止咳和平喘两方面功效都很强),润肠通便应用:1、咳嗽气喘(不分寒热,均可) 2、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宜打碎入煎使用注意: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忌用,婴儿慎用紫苏子(可作为食疗)药性: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应用:1、咳喘痰多2、肠燥便秘(紫苏子是治疗肠燥便秘最理想的药,其除了润

2、肠通便外,还兼有一点滋阴的作用)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煮粥食或入丸散使用注意: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百部药性:甘、苦、微温。归肺经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效果很好)应用:1、新久咳嗽,百日咳(儿科),肺痨(肺结核)咳嗽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用法用量:煎服,515克。久咳虚咳宜蜜炙用紫菀药性:辛、苦、甘、微温。归肺经功效:润肺化痰止咳(化痰强于止咳)功效:1、咳嗽有痰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款冬花药性;辛、微苦、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止咳强于化痰)应用:1、咳嗽气喘款冬花和紫菀常相须为用马兜铃药性:微辛、苦、寒。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化

3、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应用:1、肺热咳嗽2、痔疮肿痛或出血用法用量:煎服,310克,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炙用使用注意: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枇杷叶药性: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肺止咳,降气止呕应用:1、肺热咳嗽,气逆喘息2、胃热呕吐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治疗胃热呕吐的药:枇杷叶、竹茹、芦根。(一般止呕药都是治疗胃寒呕吐的)桑白皮药性:甘、寒。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重在泻肺热),利水消肿(效果较好)应用:1、肺热咳嗽2、水肿用法用量:煎服,515克。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葶苈子药性: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功效:泻肺平喘(重在泻肺

4、中水饮),利水消肿应用: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2、水肿,悬饮,胸胁积水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研末服,36克,宜包煎鉴别用药:桑白皮、章苈子都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白皮甘寒,长于清肺热,降肺火。章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白果(又名鸭掌树子,银杏)药性: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敛肺多用于内伤咳嗽),止带缩尿应用:1、哮喘痰咳2、带下,白浊,尿频,遗尿用法用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矮地茶药性:辛、苦、平。归肝、肺经功效: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应用:1、咳喘2、湿热黄疸,水肿3、血瘀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洋金花(蒙汗药的主要药物)药性:辛、温(有毒)归肺、肝经功效:平喘止咳(功效强,但只用于少痰或无痰),麻醉镇痛,止痉罗汉果药性:甘、凉。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应用:1、咳喘,咽痛2、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以下药物了解华山参药性:甘、微苦、温。(有毒)归肺经功效:温肺祛痰,止咳平喘满山红药性:苦、寒。归肺经功效:止咳祛痰平喘胡颓子叶药性:酸、微温。归肺经功效:平喘止咳,止血、解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