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19750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总结 淮阴区教师进修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及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关心支持下,20X年以来学校贯彻“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后,尤其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指导学生提高地震自救和紧急避险的能力,较好地提升了师生应对地震等灾害的公共安全教育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条件 建校初,学校各大楼按抗8级以上地震设计,主要建筑推山平地建在山基之上,建筑基础坚硬牢固。所有建筑都采用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其中两栋教学楼、一栋科技综合楼为五层建筑,四栋

2、学生公寓为六层、各大楼均采取双向通道,全部安装消防设施,楼梯间宽度35米,在各重要地段安装了摄像头,便于发生地震或灾难时进行监控指挥。学校建筑完全具备了抗御当地地震基本强度的能力。 二、落实保障措施 22X年,学校成立了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制定了地震、火灾、水灾、食物中毒、交通安全和其他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措施。202X年大地震后,在县各级领导关心下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防震减灾确保安全列为学校学年工作要点,并作为班级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制定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202X年6月,学校在原6名兼职防震减灾安全教师基础上

3、又聘请县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安全辅导员2人。县有关部门为学校配发防震抗震知识读本、紧急避险技能等教材0多本,并派人到学校开展防震救灾紧急避险知识讲座2次,使全校师生都受到教育。 三、普及抗震知识 1、加大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力度。我们在上栗县二中校园网和校报青鸟报上开辟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学校的固定宣传橱窗不定期刊登防震减灾的有关内容。 、学校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列入教学工作计划,由兼职安全教师授课,确保每个学期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不少于四节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邀请了市地震局专家来校作了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全体师生通过广播聆听讲座。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歌颂英雄、奉献爱心全校性主题班

4、会3次。开展抗震救灾奉献爱心演讲比赛一次,参加演讲3多人。各班级分别举行活动2多次,参加人数达1多人次。 3、吸取汶川大地震的有关经验教训,学校于202X年10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地震应急避险、自救、求救模拟演习,通过演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相结合,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还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组织各班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小组统一观看防震减灾录像和vcd片,开展专题活动。撰写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小论文2多篇,优秀的论文还被刊载在校刊上。 四、取得明显成效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基本上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现在我校0

5、%左右的学生掌握了地震基础知识和概念、地震及其他灾难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识。80%以上学生在掌握地震科普知识基础上,能撰写学习心得和科普文章。学生们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02X年0月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时,在教师的带领下,仅用1分钟时间就紧急疏散100多学生来到操场上,没有出现惊慌现象。建校以来从未出现重大灾难事故。02年被评为萍乡市安全文明校园。近两年,每年都有县级其他中学组织师生来校参观学习,在上栗县及周边地区,学校较好地发挥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通过这次申报,我校将继续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宗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借申报的“东风“,将县二中防震减灾、应对灾难的公共安全教育提升到新的水平。 我校认为,上栗县二中基本符合“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要求,特呈报告,请求审查批准。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