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19458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喜讯到边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喜讯到边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喜讯到边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设计教学目的:1、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及乐曲各段的情景内容;2、 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3、 能够从视、听、辨、唱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苗、彝的音乐特点;4、 初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配知识。教材分析: 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边寨的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人们欣赏此曲可感

2、受到边寨人们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过程:一、 导入1、 节奏练习、师生律动。(为节奏配音乐进行律动)让学生欣赏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师提问:音乐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奏?情绪是怎样的?师总结后引出本课内容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二、 初听乐曲,分析曲式让同学们初步听赏乐曲并思考问题。问题:1、这首曲子可分为几个乐段? 2、乐曲在开头和结尾的时候旋律是不是相同的?本曲曲式结构为:引子+ A+B+A+尾声(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三、 点明课题,介绍创作背景及作曲家1、 什么喜讯?粉碎“四人帮”的喜讯。2、 边寨在我国哪里呢?指的是我国西南地区。3、 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简介 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

3、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边寨的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略)四、 分段欣赏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师生一起律动,学唱主题一的旋律)第二段:姑娘们轻盈、欢乐地跳着舞蹈,脚脖上的铃铛画画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第四段:乐曲忽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矿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

4、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第六段: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得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闹情绪发展到了顶点。(在现部分)五、 表现作品,复听全曲(听到主题音乐一时师生一起律动)六、 介绍西洋管弦乐队七、拓展 让同学们到音乐厅去观赏由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彭家鹏所指挥的管弦乐队演奏,让同学们能更深刻地掌握管弦乐队的知识。八、 教师总结,下课。九、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了网络资源,课前下载了乐曲的视频,充实了教学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5、,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乐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比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