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19260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六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注意家庭教育之六性 有些家庭为什么会出现“小太阳”“小皇帝”或“小公主”?这是由于这些家庭有了新一代以后不知道如何进行教育,当爸爸的不会当爸爸,当妈妈的不会当妈妈,当爷爷的不会当爷爷,当奶奶的也不会当奶奶,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都为孩子服务,孩子要什么都去满足他,把孩子视为宝贝疙瘩,认为这样才是爱孩子,结果,孩子该学会的知识没学会,该开发的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该培养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没有培养出来,却把孩子娇惯、任性、依赖等坏品质养成了。这归根结底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不懂得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一出生就走进了这所学校,家庭成员便成了第一任教师,特别是爸

2、爸妈妈更是举足轻重的启蒙老师。而且,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受到这样平等的待遇:最初的细胞由父母给予,最初的语言由父母教会,最初的行为表现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最初的生活本领由父母传授。因此,家庭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来完成这一时期的教育任务。 那么怎样完成家庭教育任务呢?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按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经典去做才能做好。“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它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潜移默化的决定性 当一孩子呱呱坠地,父母就开始有意或无意地实施教育了,父母的动作语言、生活作

3、风、传统习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无声无形的影响教育着孩子,会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影响他们一生。所以,我们称家庭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孩子的家长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中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 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父母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他会使孩子的言谈举止带上父母的人格印记 , 产

4、生惊人的相似性, 父母的示范作用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 都存在于教育之中, 因此, 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示范作用的熏陶决定着孩子品格的形成.二 、 全方位的终身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受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是天然的, 早期的, 又是长期的, 终身的, 在德育 智育 体育 劳动等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又是多层的, 全方位的. 例如: 有一个一年级小男孩儿, 在上体育课走步时, 被后面的一个孩子因脚步走错,手摆动碰了他的手,他回过头来就给后面的孩子一拳,老师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他打我,我就打他。我爸爸说的。”想象一下,孩子在他爸爸这样的教育影响之

5、下,成年以后会怎样?是不是一点儿宽容之心也没有呢?再看著名电影演员朱琳:她的父亲是位教授,母亲和姐姐都从事医务工作,家庭气氛和睦、温馨,父母待人礼貌和善,使朱琳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女儿,在别人眼里是个好孩子,她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浪费光阴。她的业余爱好五光十色:唱歌、跳舞、集邮、书画、打网球、游泳、骑马、开车、服装设计很显然,这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带出来的。 三 、亲缘的权威性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供养关系、感情联络关系和子女在伦理道德、物质生活中对父母的依赖,决定了父母对子女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有助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一旦这种权威性没有被科学地运用,使这种关系变

6、成“猫鼠”关系,孩子就会定性为两个极端:要么成为当面接受,背后我行我素的“变色龙”;要么唯唯诺诺,成为懦夫。总之,出现同样的结果:野蛮无能或怯懦无能。下面两例就是证明:()、小A出生在一个物质条件较好的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也是国家职工,母亲十分严厉,发现孩子掉了饭粒,玩坏了东西,都是一顿训斥,跟小朋友玩耍也不让,怕孩子吃亏,怕孩子学坏。表面看来,孩子生活在严格的管教和安全的呵护之中,但孩子却形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由什么也不敢干,造成什么也不会干。这时其父母才发现儿子的缺欠。但他们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少年犯李某出生于工人家庭,父亲是位正直、俭朴的钳工,他看不惯女儿爱打

7、扮的言行,希望女儿艰苦朴素。在李某的印象中,父亲的脸始终像铁板一块极其严肃。李某表面接受,背着父亲却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一次,她买了一件裙子,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夺过裙子就给剪成碎片。又有一次给同学过生日回来迟了,父亲火冒三仗,把李某打了一顿。然而,这一打把李某打离了家,打上了街头,打入了流氓团伙的圈子,一位纯真的少女成了令人憎恨的女流氓。这就是典型的权威性造成“猫鼠”关系的结果。 四、灵活的渗透性家庭教育主要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可以高度的随机和灵活地安排与实施。一次用餐,一次出游,一次劳动,一次谈话,一种现象,一种习惯,都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也就是说,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 每一次瞬间都能灵

8、活地渗透教育。五、因人制宜的针对性 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子女个体,朝夕相处,相互了解细致,具有其他阶段的 教育无法与其相比的因材施教优势,可以 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六、不容拖延的及早性生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专家的研究早已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承担着智力开发的重任。当一对新人结婚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新家庭建立的时候,新的生命也开始孕育,智力开发也就此开始。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开发应从岁以前的胎教开始,岁幼儿就已达到成人脑重的,到岁就已基本发育完。这个关键的婴幼儿时期,大都在家庭中度过。因此,家庭教育的智力开发重任是以后几所学校的教育无法替代完成的,是不容拖延的。综上所述,优秀人才

9、的大量涌现,要看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状况,前提还要看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首先受教育是关键。有关人士调查发现:青少年、儿童长期处于苛求、过度严格、强迫命令、禁止等情景中,会使他们产生紧张、不安、恐惧自卑力图逃避等情绪。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极易出现不正常的行为,诸如孤独、抑郁、自卑、逃避、依赖、无计划性、缺乏毅力等。这些都与家庭教育的偏颇或方式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密切相关。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孩子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训斥之中,孩子就学会了胆小;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孩子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孩子就学会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孩子就学会了自爱。第一所学校的教育是为小学、中学教育开出畅通航道的教育,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奠基教育。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