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19024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科目历史课题第十九课 辛亥革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2. 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的牺牲换来的。有利于培养家国情怀,维护国家稳定与团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难点:1.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

2、粉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PPT展示中华民国成立图。【师】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使人们得到了一定的权力和自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二 新课讲授(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师】“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运动的措施有何关系?(2) 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师】找同学简要介绍一下孙中山。2、革

3、命代表孙中山(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他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2)活动: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同盟会:A、 创立: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师】同盟会的性质和纲领分别是什么?B、理论: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C、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反清起义: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4、3、 预备立宪(1) 背景:革命运动高涨,(2)过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2) 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武昌起义(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

5、愤慨,引发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师】武昌起义取得了什么成果?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师】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这种举动采取什么态度?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6、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结果: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 积极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

7、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辛亥革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学生回答:(1)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学生回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

8、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学生回答: 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学生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学生回答:局限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实,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师】这就是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这一部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要求同学们重点记忆,这也是今天学习的难点,希望大家认真理解并掌握。有不懂的课下咨询老师。作业布置把同步练习做完,并记忆书中勾画的知识点板 书 设 计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背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革命代表孙中山 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积极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局限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