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18930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分享(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课题8、海伦凯勒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及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及对生活的热爱。学情分析教学准备

2、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1、谁来读课题,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海伦凯勒?(资料: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2、海伦凯勒这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是如何创造了生命中的奇迹的,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悉心感受吧。二、初读故事,检查预习。1、课文预习过了,出示生字词认读: 吮吸 脾气 暴躁 干燥 不屈不挠2、强调“吮吸”

3、的“吮”的读音。3、注意“脾气”的“脾”右边的撇、横是分为两笔来写的。4、区分“躁、燥”的写法和用法。(以前曾经分析过,这里重点让学生归纳整理)5、读“不屈不挠” 注意“挠”的读音。“挠”有用手指轻轻地抓的意思,比如挠痒、抓耳挠腮,所以是提手旁。在“不屈不挠”这个词中,“挠”是什么意思?(弯曲,比喻屈服。)6、海伦凯勒不屈服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三、精读课文,深度研究1、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2、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件事情,体会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习盲文学习说话3、学写字,学说话,是每个人都要学的,为什么能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

4、奋斗精神呢?她与我们有什么不同?4、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表述海伦凯勒的不幸。5、品读句子:(1)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2)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6、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和她内心的痛苦。四、小结第2课时一、复习引入:1、幼年时的海伦凯勒遭遇了怎样的不幸?一个有着这样不幸童年的人,是如何创造生命奇迹的呢?2、我们从课文中的哪几件事情,体会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二、继续精读,品味语言。(一)精读第二段(第2-5小节)1、是什么改变了小海伦,使她从黑暗和沉寂中走出来,让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2

5、、四人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1)指导朗读描写沙利文老师帮助海伦学习的句子。(2)海伦是怎么做的?找出句子读一读。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指导朗读。(3)“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朗读,体会出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第6-7小节)1、指名朗读。2、海伦的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在她学习说话时更是淋漓尽致。出示:“我夜以继日的

6、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3、海伦的努力没有白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说体会。(三)学习第四段(第8小节)1、 自读这一小节,你想表达你怎样的情感?2、 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生活的热爱,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四、小结全文课文学习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概括你对海伦凯勒的认识,或者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五、课外延伸: 听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吗?请同学们回去后自己读一读。待到下节课时和大家交流。自主学习策略作业设计1、体现顽强品质的成语:坚韧不拔

7、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不屈不挠 2、海伦凯勒的主要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一生、我的天地、石墙之歌、冲出黑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板书设计8、海伦凯勒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 热爱生活奉献 永生留名教学反思课题9、二泉映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景色。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

8、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2、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3、同学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4、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你知道它是谁谱写的?5、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6、关于“二泉映月”,你还想了解的哪些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2)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初读故事,检查预习。1、课文预习过了,出示生字词认读: 倔强树木葱茏美丽

9、富饶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小节。2、分节指名朗读。(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个句子该怎么读?3、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第4自然段)4、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时间:中秋夜地点:二泉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

10、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

11、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1)指名读,评价。(2)集体朗读。四、小结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二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第2课时一、复习引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继续精读,品味语言。(一)精读第5节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

12、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3、引导质疑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4、练习朗读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

13、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1)熟读试背。(2)指名背诵。三、课外延伸: 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你对二胡有哪些了解,听过哪些二胡名曲?让我们在课后了解之后,互相做个交流,好吗?自主学习策略作业设计阿炳的二胡代表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阿炳的琵琶代表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习字册、补充习题板书设计9二泉映月中秋夜二泉月光流水想到听到倾吐教学反思课题10 、郑和远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主要

14、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2、 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2、揭示课题,质疑。板书:10 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课文预习过了,出示生字词认读: 炫耀派遣鬓发化险为夷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三、精读课文,深度研究(一)精读第6-7小节1、 读了6、7小节,你对郑和七下西洋有哪些了解? 2、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郑和远航有什么要意义?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